讓種子慢慢成為巨蔭( 太十三31-33)


2448 期(2011 年 7 月 24 日)
◎ 釋經講道 ◎ 伍渭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天國漸漸挺進

  芥菜種比喻(31, 32節)和麵酵比喻(33節)說明天國的漸進影響力,最小的芥菜種子悄悄變成大樹,小小的酵母靜靜把整團麵發大。種子慢慢茁壯,成為巨蔭,引來各方飛鳥築巢棲身;樹影婆娑,蟬鳴鳥唱,生態妙曼。靜靜的灌溉,默默的成長,就如一宵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相比近期東江中上游一帶農民,為了短期的經濟收益,山頭密密種植高大快速成長的造紙桉樹,但桉樹吸水力強,抑制其他原生物種生長,桉樹林都是地表光禿禿的,造成土地沙漠化,沒有植被的根部,也不能儲存地下水,引發水土流失,河道污染,造成生態災難。一年多前雲南也因廣植桉樹使熱帶雨林消失,土地加速沙漠化。

生長需要時間

  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提醒我們,生長需要時間,成熟需要過程,不能急於求成,揠苗助長。剛看完「香港百人」電視有關蔣震先生的專題介紹,這位注塑機大王代表香港工業起飛時代的踏實、勤奮,財富是慢慢累積而來的。蔣先生認為實業比地產和股票,對社會長遠經濟發展更為重要。事實上,我們現在都看到,香港經濟過分倚賴地產、金融,已造成貧富懸殊,社會族群割裂的深層問題,也產生了經濟生態危機,猶如種植快速生長的經濟桉樹—地產、金融,已抑制了其他經濟活動,造成經濟土地沙漠化。

  靈命的成長也如是,很多人喜歡追求即時的聖靈神蹟奇事,多於追求聖靈在我們身上潛移默化結出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五22, 23)。猶記起多年前,John Stott到訪神學院對我們師生說,他信主後每天起床第一個禱告,就是求上主使他今天能結出聖靈的果子,數十年來沒有間斷。

  

轉化世界的召命

  麵酵的比喻,也說明信仰的滲透和轉化世界的召命。麵酵不是為自己而存在,沒有人喜歡單單吃麵酵,只喜歡享用麵酵發起來的麵團。教會何時顯出其壯大的力量?教會聚集一起時,還是散佈深入社會時呢?因為商業文化的影響,一般教會傾向以人數增加、奉獻數字上升,作為衡量事工的果效,但在大學,對教授的評核是看其研究論文的影響力—有多少人引用,多於論文的數量。麵酵靜靜使麵團發酵,使麵團改變,漸漸起了革命性的變化,跟以前不一樣的變化,就如基督的復活,更新了整個世界。

  潘霍華說得好,復活就是把封密世界打開的風,這風滾開了封閉墓門的石頭,並把墳墓內的死寂絕望的氣氛吹走,這嶄新淨化一切的風,己吹進現今的世界。這嶄新淨化一切的風吹進他的囚室,藉鼻孔進入他身體每一個細胞。這風使他在獄中所寫的書簡,鼓舞著無數因為敢於說真理而失去自由的人。

  

聚集目的為離散

  崇拜以宣召啟其端,祝福差遣總其成。上主召喚我們聚集,目的就是為了差遣我們離散進入世界,像麵酵進入麵團,使其發大,漸漸的發大。古教會崇拜分別針對慕道友的聖道禮儀,和已領水禮信徒的聖餐禮儀,我們現在先聽道後領聖餐的兩層結構即源於此。在聖道禮儀結束時,襄禮的執事便說:你們離開吧!(拉丁文為Ite Missa est—Thus you are dismissed)跟著領了水禮的留下來進行聖餐禮儀,所以崇拜亦稱彌撒—離開吧!(跟著要進行聖餐了。)

  每主日我們被差遣,離開教會,進入世界,像麵酵進入麵團,讓福音的酵在世界發揮作用,使其發起來。旗幟鮮明,鳴鼓吹號,與世界劃清界線是一種做法,但麵酵的滲透,是分別而不分離的糾纏和碰撞,像耶穌神人兩性的別而不離。信仰的滲透和轉化,孕育出一種基督精神和價值,移風易俗,也散發出一種魅力,使遊蕩的心靈,得到安息,就如芥菜種子成長為巨蔭,吸引著天空的飛鳥,作為棲身之所。。

  

伍渭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正好讀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