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黎明行者號」看基督徒的生命


2418 期(2010 年 12 月 26 日)
◎ 文林 ◎ 黃杜少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一直都喜歡魯益斯的《那裡亞童話集》(Narina),經改編為電影,譯作《魔幻王國—納尼亞傳奇》。今年十二月初我和外子決定去看《黎明行者號》的首映,亦即是《魔幻王國》系列中的第三齣改編電影。為了解電影與原著的差別,我特別重溫多年前已讀過的《黎明號的遠航》(前譯)。

  為了提高趣味性,《黎明行者號》在內容上免不了有所增刪,例如增加了飛龍與海蛇大戰等;但整體來說,仍算忠於原著。此外,本片還運用了超過1,800個電腦特技鏡頭,以3D數碼製作,使影像變得更立體、更吸引。之前,迪士尼公司原本計畫將整個《納尼亞》系列拍成電影,據聞因為財務和合作上的問題而擱置,不再續拍。結果,今次改由廿一世紀霍士公司作電影發行。

  故事講述彭家兩個最小的兄妹艾文和露西,與表哥尤士台(又譯尤斯提)意外闖入油畫中的納尼亞世界,並登上航行中的「黎明行者號」。他們在船上與納尼亞的好朋友卡斯柏王重逢,國王當時正出海尋找被叔父篡位後遭遣送海外的七個勳爵,並想順道探索傳說中極東之處的阿斯蘭(Aslan)國度。在這次驚險的旅程中,他們發現每個島嶼都有不少危險和誘惑;最終,他們憑著勇氣和毅力,克服內心的恐懼,經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終於找到七個勳爵的下落。而性格勇敢、富冒險精神的老鼠勇士李皮奇(又譯老脾氣),更能遂其所願,獨闖阿斯蘭的國度。

  有人覺得本片的宗教意味不及早前的《獅王、女巫、魔衣櫥》,然而,我卻認為魯益斯有意透過整個納尼亞系列傳達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價值,只是主題和重點有異而已。《獅》一書清楚交代基督教的「救贖」觀念;而《黎》一書則是藉著旅程中的各種遭遇,帶出信徒生命歷程中的各種試探和克勝之道,例如艾文和卡斯柏王在死水島上的一役,就盡顯人性的軟弱—面對權力與財富的試探,他們差點大打出手,結果可能兩敗俱傷。我們若仔細思量,在自己的基督徒生命中,何嘗不是時刻受到權力與物慾的引誘?正如雅各書一章十四節所說︰「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若不時刻儆醒,順服聖靈的提醒和引導,坦白說,我們比艾文和卡斯柏王好不了多少。

  至於露西,她本來稱得上最貼近獅王的心腸,是一位善良、忠誠、勇敢、正義、友愛的孩子,但在今次遠航之中,她也顯出了軟弱的一面。她因為羨慕姊姊蘇珊的美貌,故不計代價,希望用咒語使自己變得美麗動人;另外,她又急欲知道朋友對她的想法,而用咒語偷聽別人講話(原著提及),直到阿斯蘭指出她的過錯,她還不察覺到自己的問題。這樣的事情,也許每天都發生在我們周圍,除非我們與主耶穌建立了親密的關係,時刻省察,否則我們也會像露西一樣,沾染了世俗的價值觀而不自覺。

  另一個焦點人物尤士台,他首次在魔幻王國出現,是個自以為是和不停抱怨的孩子,更一度因為自己的貪婪而變成一條龍。後來因著阿斯蘭的改變,他從一個惹人討厭、凡事埋怨的孩子中脫胎換骨。值得注意的是,阿司能曾吩咐他將身上的鱗片完全脫掉,然後往井裡洗(原著記載)。然而,他雖按照吩咐三次把龍皮一層一層剝下來去洗,但卻仍然沒法回復「人」的樣子。後來,直至他讓阿司能替他脫皮,又為他穿上新衣服,他才能「打回原形」,變回一個「男孩子」。他在過程中奇痛無比,使他能忍痛的,就是皮剝過後的快樂。這個故事情節,是否與我們得救後所經歷到的喜樂相似? 我們靠自己無法將罪除去,惟有靠著主耶穌才可以脫去舊人,穿上新人,讓生命得到更新(歌羅西書第三章)。

  故事的尾聲記載阿斯蘭告訴幾個孩子,以後不能再回納尼亞。露西因為不能再見阿斯蘭而傷心難過,阿司能則答應他們,他們會在自己的世界裡再遇到祂,只是他們需要用另外的名字去認識祂。孩子與阿斯蘭這最後的對話,對於非信徒來說,也許有點莫名其妙,但對於神的兒女,我們則非常明白阿司能究竟有何所指︰阿司能代表上帝的形象,在第一集中為救眾人而犧牲,如同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救贖世人,後來從死裡復活。因此,阿司能所指「另外的名字」,我們不難想像就是耶穌(太一21),或許這正好成為我們與非信徒傳福音的話題。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