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堂會差傳事工現況研討會
 籲教會支持年輕信徒參與宣教工作


2398 期(2010 年 8 月 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及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在七月二十三日假宣道會恩澳堂合辦「香港堂會差傳事工現況研討會」。講員們不約而同呼籲本港教會需在金錢上更多支持宣教工作,同時勉勵更多青年人加入宣教工場,並要顧及把福音傳達給不同群體。該研討會約有六十位差會同工、教牧同工及對差傳有興趣之信徒赴會。

  堂會需要支持差傳工作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提到,根據二零零九香港教會普查簡報顯示,全港96.2%堂會經濟自給自足,可見香港教會的收支情況不錯,卻僅有六成堂會表示過去兩年有對外奉獻,其奉獻是堂會該年總收入不多於5%。堂會參加崇拜人口明顯增加了七萬多,而會眾中最多是25-44歲(佔32.1%)。他提到堂會教牧同工在過去三年大多主要進修輔導佔60.5%,聖經及神學分別只佔46.3%及43.3%,因而擔心教牧同工只是處理教會內患,而忽略了聖經的大使命,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至於堂會過去三年舉辦培育課程中,差傳或宣教(如短宣)明顯有增加,有59.1%。二零零九年調查顯示,91.5%堂會有特定佈道對象,較二零零四年87.0%有所增加,主要為會友家人及親友,分別為75.0%及81.9%,較二零零四年的67.8%及68.3%為高。他又指出堂會願意在金錢上定期支持差會或宣教事工多過在禱告上支持,這現象是好的,只是奉獻支持差傳的金額不多。二零零九年堂會曾派會友作專職或帶職宣教士有34.3%。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洪雪良牧師指出,二零零九年逾三成(32.1%)的堂會有蒙召準備當宣教士的會友,估計人數為837人,但顯然缺少適切的跟進,否則宣教士人數應該大增。現時許多堂會只是當差傳是一種事工,有能力就做,沒能力就不做,這是錯誤的觀念。神學教育或訓練與差傳也存在不協調的問題,差傳使命不被重視,神學生認識差傳不足,形成惡性的循環。教會存在不是為維護信仰群體,而是要廣傳福音。本地也有不同群體,若要有效地向他們傳福音,必須要學習他們的語言及文化,這也是教會值得關注的問題。

  宣教培訓觀念需要改變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胡志偉牧師亦贊成洪牧師所說,教會的經濟不錯,但對外奉獻卻很少,中位數只有4%,其中對差傳事工的奉獻更少之又少。差傳成為眾多教會活動之一,但面對最大的挑戰是要重整思維,不是停在第一階段,只體驗宣教,而要幫助會友成為宣教士。他指出到創啟地區宣教人士,若讀完正規四年神學學士課程,再到教會實習兩年,這很浪費時間,在神學院接受傳統教育,如講道學,在創啟地區根本不適用。他建議到創啟地區的宣教士完成神學文憑就上工場實踐,當他們覺得神學知識不足夠,他們可再進修,他更建議差會、神學院與堂會之間要重整思維,因著宣教設立特別的培訓,胡牧師就著整體觀察,他發現堂會對差傳事工的參與有所增加,堂會亦有足夠能力差派同工,因堂會中年化,具穩定發展,但向外動力還是不足夠。此外,他建議本地與海外佈道事工不應分割,應多舉辦跨文化宣教士的技能訓練。他指出現時教會不辦夏令會,辦短宣活動,他自己參與的教會支持年輕人在暑假短宣一兩個月,固定去一個地方,若經常四處走,那不是差傳,而是旅遊。

  使「短宣」成為「長宣」

  香港浸信會差會總幹事連達傑牧師提到,二零零九年有61.1%堂會設有差傳部門或差傳小組,設有內地事工、海外事工及本地(跨文化)事工,分別佔49.7%、42.1%及19.2%。另外,全港63.3%堂會曾在過去三年與內地教會交流,較二零零四年的50.2%為高。交流方式以訪問交流(41.1%)為主,同時培訓或神學教育(28.8%)及佈道(25.9%)等事工合作。他又提到二零零九年有34.3%堂會曾派會友作專職或帶職宣教士,其中事奉地點在海外和內地,分別為52.1%及39.4%,但相較二零零四年的70.4%及24.4%,反映宣教士到內地服事較強,他擔心信徒忽略了大使命,就是要往普天下的地方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他認為可能是「中國情」或者距離較近的因素。此外,他指出教牧同工進修的科目,以輔導佔最多(60.5%),而關於差傳或城市宣教只有21.1%。他指出短宣都是兩三天,並以廣東省及華南地區居多,連牧師亦認為不可能一輩子舉辦短宣,要讓參與短宣信徒成為真正的宣教士。

  二零零九香港教會差派宣教士情況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教育及動員幹事莫潔芳姑娘分享二零零九香港教會宣教的情況,男女比例約為1比2,已婚為三分之二,單身女性32%,而男性只有3%。二零零九年香港教會差遣宣教士人數有488人,新增61人,離職20人。宣教士中有86.7%在工場。宣教士類別中,331人是專職(67.8%),85人是帶職(17.4%),33人是信徒宣教(6.8%)。宣教士事奉地區在亞洲、歐洲及非洲,分別為67.4%,11.5%及9.8%。工場群體信仰在民間宗教、佛教及伊斯蘭教為主,依次為43.0%、41.4%及32.2%。其中猶太教、日蓮正宗/神道教及印度教最少,只有1.0%、3.5%及4.1%。但她提醒,值得關注印度教徒,因印度教人口增長迅速。宣教士事工類別為開荒佈道、牧養教會及培訓領袖最多,分別為51.8%、39.1%及33.4%。宣教士平均年齡為46.29,年齡中位數為47,與2006年比較,當年平均年齡47歲,四十歲以下宣教士增加了。

  鼓勵青年加入宣教行列

  大會設立與會眾交流時段,其中有會眾分享,她曾鼓勵教會青年人參與短宣,但他們俱有「公主病」或「王子病」,不能吃苦耐勞,不能勝任宣教工作,這是家長及教會的問題,因為他們太保護年輕人。胡牧師指出從前多位偉大的宣教士都是在30歲以下參與宣教,如馬禮遜。胡牧師勉勵教會永遠要假設年輕人可以做到,讓他們參與宣教,在實際方面鍛煉他們。洪牧師亦勉勵教會栽培更多青年信徒加入宣教工作,由於年輕人學習語言能力及適應能力更強。他建議教會若不能直接參與宣教工作,亦可在金錢上支持宣教士。連牧師則認同胡牧師所講,要突破神學培訓觀念,選擇讀一兩年的神學文憑或培訓,此外,堂會不一定要「八十後」或「九十後」年輕人成為宣教士,若有更多31-40歲信徒成為宣教士,已經相當理想。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