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喪親兒童


2384 期(2010 年 5 月 2 日)
◎ 窩貼家庭 ◎ 沈雅詩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幫助孩子走出喪親陰霾

今年初,上水河上鄉車禍造成母死子傷慘劇,身受重傷的四歲男童黃樂勇在清醒過來後,終意識到媽媽不在身旁,情緒變得很差,而且發脾氣掟玩具。事實上,勇仔的個案只屬冰山一隅,據估計,本港每年便約有1,500名十六歲以下的兒童,因父母離世而承受沈重的喪親之痛。究竟喪親兒童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如何才能夠幫助他們走出陰霾?本報特別訪問了「進心會」兒童及家庭哀傷輔導中心高級輔導主任黎婷筑姑娘,且聽聽她的專業意見。

黎︰黎婷筑姑娘 記︰記者

記︰小孩子都能感受到喪親的哀傷情緒嗎?

黎︰小孩子是感受到的,不過,他們的情緒反應會較為複雜。除傷心之外,或會感到憤怒,因為覺得父/母突然靜悄悄的離開,是遺棄他們;又或者感到擔憂,如對家庭經濟、家人健康狀況等。有些孩子也會自卑、失去信心,害怕別人取笑他沒有父/母。

記︰這些負面情緒,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嗎?

黎︰籠統來說,小朋友表現出來的,就是家長口中所謂的「曳」。例如是不聽從家長指示、集中不到精神、欠交功課、成績一落千丈等。也有一些小朋友會變得退縮,被動、沈默、離群、不想參與任何活動,及不想與人接觸。

記︰小朋友如果情緒上出現問題,家長可以如何處理?

黎︰ 當孩子傷心哭泣時,我們建議家長由得他哭一陣子,但同時可以輕輕拍拍他的肩膀,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爸爸/媽媽知道他的感受,他仍然有爸爸/媽媽的愛錫。另外,如果是小朋友變「曳」了,成績退步等,我們鼓勵家長暫時調低期望,因為孩子有這些過度性的行為反應也是正常的,家長倘若不體諒,對小朋友諸多挑剔的話,衝突反而會增多,繼而影響親子關係。

記︰喪親兒童一般要多久才能走出陰霾?

黎︰小朋友的情緒來得快去得快,這一刻可能仍在大吵大嚷,但下一刻可能已經玩得很開心。但在成長的歲月中,每一個人生階段、每一個里程碑,都可能勾起他們對父/母的思念,所以我們應該長時間對他們保持關心。

記︰「進心會」如何協助喪親兒童面對喪傷?

黎︰我們會先由臨床心理學家或社工評估孩子的情勢及行為反應,然後再透過不同的方法,例如是面談、遊戲、繪畫等,讓孩子表達他們的內心感受,從而作出輔導。另外,我們也會透過不同的活動,如音樂、藝術、體育等,發掘小朋友的各樣潛能,幫助他們舒緩困擾情緒之餘,也使他們的身心智能得到均衡發展。

記︰ 你如何評價「進心會」的工作成效?

黎︰「進心會」自二零零三年在屯門醫院成立全港第一間兒童及家庭哀傷輔導中心 以來,迄今接收輔導超過1,800名喪親兒童,看見不少個案都有進步、有成長,我們都感到很欣慰。另外,中心亦使到更多醫護人員、社區人士對 兒童哀傷輔導的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和關注,也令我們更加肯定「進心會」 的社會使命。

  

孩子的疑惑

  小朋友畢竟年紀還小,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不能夠完全明白喪親所帶來的複雜情緒,加上父或母的表現,有時候都會令孩子感到疑惑和不安,以下是喪親兒童經常提出的疑問,可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媽咪,其實每次你喊時,我都好驚,唔知點算好!」

  當孩子看到家長哭泣時,會感到不知所措。家長應告訴他們︰「媽咪想起爸爸?陣時會傷心,會喊,都係正常的反應,你唔駛驚,亦唔駛安慰媽咪,我喊一陣就無事架啦。」

  「媽咪,其實我可唔可以喺你面前講爸爸啲嘢呀?」

  「爸爸,你好似平時咁返工、放工,一啲唔開心都無,你係咪已經唔記得另一媽咪喇?」

  有時,家長為了避免自己及孩子傷心,會刻意不提起死去的配偶。不過,這樣會令孩子誤會提及死去的父親或母親是禁忌。

  「媽咪,上次我提起爸爸果陣時整喊你,我知錯啦,我以後都唔會再提爸爸架喇!」

  如果家長在孩子提及死去的配偶時哭泣,他們會自責,認為自己使家長傷心難過。家長可向孩子解釋︰「想起爸爸?陣時,媽咪傷心同喊,都係正常,你無做錯,媽咪喊完會舒服啲。」

  「爸爸,同學問我媽咪去咗邊,我唔知點答佢好?」

  「媽咪,我唔敢話俾同學知爸爸死咗,我驚佢(口的)會笑我!」

  孩子或會因為別人問及死去的父親或母親,感到尷尬或不知所措,家長可與他們一同商量如何回答這一類問題。

  「爸爸,如果我都死埋,係咪就可以見番媽咪架喇?」

  有時,孩子會誤以為透過自殺,便可以與死去的父親或母親重聚。家長應體諒孩子思念去世親人的感受,提防孩子有傷害自己的行為,並應盡早尋求社工協助。

  「爸爸,我讀書時,讀極都讀唔識,個腦一片空白,好似實哂咁!」

  孩子在喪親後,通常會難以集中精神,學業成績亦會受到影響。

  「細佬,你唔好整爛啲玩具啦,依家媽咪無錢再買玩具俾我哋架喇!」

  在父親或母親死去後,孩子會特別擔心家庭的經濟狀況。

  「爸爸,我夜晚唔敢起身去廁所,因為我怕黑呀!」

  孩子在父親或母親死後的初期,會失去安全感,變得特別怕黑,家長應協助他們克服這種恐懼。

  「媽咪,爸爸死(口左)之後,你變得好惡,係咪我做錯事,令到你唔再錫我,唔想要我呀?」

  孩子在父親或母親死去後,會失去安全感,害怕餘下的家長會遺棄他們。

  「媽咪,係咪我以前成日騎爸爸牛牛,累到爸爸病,整死(口左)爸爸呀?」

  很多時候,孩子會以為父親或母親的病及死亡,都是由他們所導致的,因而感到自責和內疚。

  (資料由進心會提供)

  

生活小貼士

  作為家長的,在伴侶去世後,雖然內心感到非常悲痛,但仍然要繼續照顧孩子,面對這些生活的壓力與責任,家長可能不知如何著手幫助孩子紓緩內心的哀傷情緒。以下的生活小貼士可供家長參考,透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幫助家長及孩子追思親人,逐漸減輕思念親人時所帶來的痛苦,另方面亦可使家庭關係變得更為親密。

  不要強迫孩子停止哀傷,忘記死去的父親或母親以及喪親的事。這樣,被抑壓的哀傷情緒,會不斷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行為及成長。

  不要強迫孩子向別人隱瞞喪親的事實。喪親之後,部分孩子會因為被問及死去的父親或母親而尷尬或不知所措。家長如果能先與孩子商量如何應付這一類問題及情況,便可減少他們的不安及憂慮。

  不要刻意掩飾自己的情緒,以免孩子誤會表達內心感受是錯誤的行為。家長應讓孩子明白哀傷是正常的反應,告訴他們不用為家長擔心,亦不用負上安慰家長的責任。

  與孩子一同整理父親或母親的遺物(如衣服、日用品、相片)。在整理的過程中,家長及孩子,可以表達彼此對親人的思念,家長可讓孩子選擇及保留部分物件以作紀念。

  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悼念死去的父親或母親,例如寫信、繪畫、製作紀念冊等。

  (資料由進心會提供)

 

認識「進心會」

  「進心會」在二零零三年成立,是現時全港唯一一間兒童及家庭哀傷輔導服務中心,主要目的是協助十六歲以下喪親孩子及家庭積極面對喪親的打擊,讓他們在充滿愛和關懷的環境中,克服不同的生活挑戰,重建和諧及溫暖的家庭生活,讓孩子的身心與智能得以健康發展。中心所有個案均由臨床心理學家或社工跟進,而服務亦涵蓋全港有需要的喪親兒童,查詢詳情,可瀏覽該會網頁www.eq.org.hk或致電︰2468-6388 /2468-6179。

「進心會」定期訓練中學生成為「EQ愛心大使」,讓他們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輔導較年幼的喪親孩子。

「進心會」高級輔導主任黎婷筑姑娘表示,孩子在喪親後有情緒反應是正常的,最重要是幫助他們正面處理。

透過繪畫,讓孩子抒發內心感受。

小小的留言版,讓孩子盡訴對離逝親人的思念。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三人行】

【問道】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靈修果園】

【窩貼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