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下篇)


2368 期(2010 年 1 月 10 日)
◎ 時代講章 ◎ 謝任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續上期)「頌」又是與「美、盛、德」中的「盛」相關。換言之,「頌」也是人表達與上帝的互動關係,而我們在崇拜中的心態與體態決定了我們的屬靈深度。所以,我們須要正視在唱頌時的不同表態。套用黃婉嫻對崇拜的詮釋(以下資料取自http://thewonderofworship.blogspot.com/2006_05_01_archive.html),人在頌唱時身體所發出的語言會體現出人對上帝的姿態(gesture & posture),在歌唱時的心態(psychology) 說明上帝在他和她心中的地位,對愛慕上帝有多少真情就是人對上帝的情態(affection),人在崇拜所穿上的服裝及儀容,就是一種對上帝敬重的形態(shape, form, modality)。更且,人在頌唱時口與心表裡一致應有的常態(normality or normal condition)。最後,人更應有準備自己歌頌上帝的狀態(state),無論是在唱頌時的動態(in the state of motion),或是安坐時的靜態(or in the state of still)都當具備應有敬畏的表態(assert & declare)。這是昔日人對天子的舞曲和歌頌的表態及意義,也是我們對上帝頌唱應有的表態。

  另一方面,「頌」也是與「美、盛、德」中的「美」相關。從基督教崇拜觀來說,「頌」不只是一種悅耳音韻,同時更是真、善、美呈示,其中特別是美的承載,而上帝不但是美麗的,祂也是愛美的。創世記中,上帝在創造中多次說到「好」和「甚好」,而「好」就是「美」的原意。我們可以從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對美的審視來看明白「頌」的意義。柏拉圖認為美最少有四種層次:眼目情慾的美、觀念感受的美、美觀念上的美,和追尋智慧的美。柏拉圖認為,人對美的體驗往往是透過個別及具體美的形體或身體(particular beautiful and physical object or body)作開始。其次,人對不同體態的美都會有一個共通的美感(general beautiful body or object)。然後,人從這種共通的美感體驗中,認定形體美的背後會有一種精神上或靈性上的美,並且會追求這種精神或靈性上的美(beauty from the physical side)。之後,人會追求這種精神或靈性上有關的美的制度和學問(the study of science and knowledge)。最後,人會問及美的來源而指向美和好的終極意義(absolute beauty and the good),這就是哲學上的真、善、美。同樣,基督教的「頌」不能只停留在聽覺感受上的美,而是應當把聽覺上的美感提昇到心靈中的美,並且從而轉化為人德性和靈性對美的呈示。最後,頌讚是要把人提昇到與上帝共融密契的美之中。這才是我們對上帝應有的「頌」。

  我們對「頌」應有所反思。今天一般華人教會在對「頌」的表述上多受拉丁教會傳統,及宗教改革後加爾文派神學思想的影響,是非常注重理性思考,也十分看重講道的理性和邏輯分析,甚至連「頌」也是如此。台南神學院院長黃伯和指出,理性主義影響下的音樂(藝術)講求的是表現性,排斥情感的直接流露。然而,一個受理性主義操控的頌讚神學所產生的神觀又會是怎樣的? 這不得不再三反思。

  另一方面,今天華人教會也多頗受美國清教徒的教會傳統,及美國近代流行文化所影響,強調對「頌」的表達的現代化、時代化和個人化,而對「頌」的莊重及在崇拜中對上帝的禮敬較為輕忽。我們必須明白,「頌」應當是一種看不見但聽得見的圖像(icon)而非偶像(idol)。故此,正確認識「頌」的意義能幫助我們進入上帝的奧祕,並與上帝建立密契的關係,是絕不應限制人停留在個人情緒抒發的範圍中。「頌」永遠都不是抽象的;相反是,「頌」應是回應上帝與我們同在的具體行動,幫助我們經驗上帝堅定不移的愛、恩典和永生。

  總結

  古人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崇拜中的「頌」目的是要應幫助我們敬拜上帝而不是要表演或獻唱。我們用各種方式、方法引導人去投入敬拜和頌讚是好的。我們用各種樂器,各種樂曲去幫助人敬拜上帝也是好的。但是,當頌讚或音樂成為表演,而不是在敬拜上帝時,這種崇拜也就偏離對「頌」原意,因為人的焦點已放在表演者身上,不是在上帝本位身上。所以,我們要致力重尋崇拜中對上帝應有的「禮」,這才是我們崇拜上帝應有的「頌」!

  順便一提,目前基督宗教的崇拜基本上是受四大傳統所影響。一是以拉丁語主導的西方羅馬天主教。二是以希臘語為主導的東方希臘正教。三是以英語主導的美國清教徒式基督新教。四是初期教會的崇拜傳統(如法國基督教泰澤團體的頌讚與崇拜有所相似)。可是,我們會有自己的中國語崇拜及頌讚傳統嗎?平心而論,我們是受西方基督教傳統及文化影響太深太遠。惟是二十一世紀的華人教會應當是時候,在不離聖經的教導下,以中國文化及語言來主導自己的崇拜及頌讚,這將是不容忽視的大任了。(全文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雲彩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