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日科學家」說起
第 2332 期(2009 年 5 月 3 日) ◎ 人間如話 ◎ 李碧如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在事件中,最引我深思的是同學給闖禍受傷少年寫的慰問信。電視新聞報道員只匆匆讀出其中幾句,大意是「平日上課只顧睡覺的你,看不出會幹出這樣的事情來……」這其中饒有趣味。
看來,在同學們眼中,傷者並不似是那種熱愛學習、滿有研究精神的人,言下之意是──這麼懶惰散漫的人,居然研究起科學來,真意想不到。不少中學裡,多的是這種「聰明」學生,老師講書,他們不屑留心,肯伏在桌上打瞌睡便屬「合作」,否則,來個「玩轉」課室才叫人氣結。
問題就在於此,正常課堂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寧願在互聯網的世界裡肆意漫遊,尋找刺激好玩的課題去自行研究,這種研究精神若用在課堂裡,難道就不能找出同樣值得鑽研的題目了嗎?
那麼,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學校是否應該順應他們的口味,加入像研製火藥這類課題呢?這便是學校教育的最大難題:循序漸進的基礎學習,學生嫌悶;但「未學行先學走」式的學習,卻又隨時闖禍。
因此,如何設計出能夠兼顧兩者的通識課程,是當前教育界急需解決的課題。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一個字一顆心】
金融海嘯培靈會
母親節福音主日
按立姜越明傳道為牧師
「實用講道法—安息禮拜信息」
舉行「金禧感恩崇拜」
「單親貴族關愛日」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