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各堂會、即使是規模比較細小的,一般都需要五臟俱全,齊備整套聖工鋪排,包括敬拜、教導、關顧、及佈道等幾大事工類別。然而天國福音需作寬廣傳揚,每一所堂會各方面資源又有限,於是很多堂會都參與一些堂外相應事工,藉著奉獻支持,使堂會也能「間接」有分於該項事工。怎樣選取這些「堂外相應事工」,是本文欲交流的課題。
首先,堂會領導要肯定參與堂外事工的意義。其實每一所堂會都有自身的需求;有些比較細小的堂會甚至感到自己也是資源不足,就算本身的整套聖工、也未能發展齊備,那麼還怎好對外奉獻呢!然而眾多事例說明,適度的參與堂外事工,即使只能有輕微的支持,原來卻能開拓會眾的天國視野,引發信徒更會熱心事奉、更多奉獻。
支持堂外事工,常由支持會友起步。例如若有會友修讀神學,裝備事奉;則堂會既是關懷會友,也是支持會友,多會給予若干經費資助。由於這個關係,堂會認識神學教育多了,又認識相關的神學院多了。隨後堂會就可能發展起支持神學院的事工來。
會友的動向所引發的堂會支持外間事工,例子相當多。例如有會友在某福音機構、甚至是社會服務機構、慈善機構工作,他們很自然會將任職機構的使命、「異象」跟其他會眾分享。由此堂會就更多認識那些機構和服務,隨後發展為常規的資助也大有可能。
在上述兩種會友引發的支持堂外事工之中,堂會領導似乎都處於被動的角色;若果想不通的話,也許甚至有「被逼支持」的負面感覺。其實會友在堂會得到靈性培育,然後帶著天國使命投入社會,他們正是堂會的前線、觸角。堂會應慶幸能有這些寬廣事奉。
雖然如此,堂會牧者和領袖也要同時掌握主導角色,定下策略,主動選取支持某些堂外事工;否則堂會在這方向的發展,就會顯得散落無焦點。每一所堂會的資源都有限,沒有可能做所有總之有意義的事。這個焦點就得根據各別堂會的獨特條件來擇定。
支持並非只是按時按候「給家用」。獻金以外,動員會眾代禱和了解,是十分重要的後著。例如支持「宣明會」,不能只由堂會撥款,應該推動會眾親自捐獻,又適度響應機構的活動,甚至組隊探訪受助地區。這樣整體配套,才會培植會眾的慈惠心懷。
所以鄰近醫院的堂會,不妨考慮聚焦參與「院牧事工」。位處老化屋村的堂會,不妨考慮聚焦參與「長者事工」。參與的方式和深度,除了獻金,也可以組織會友探訪病人,探訪長者。於是「堂外事工」 也成為堂會增長的動力。
當然,堂外事工也不一定可以這樣參與的。例如「影音事工」,若非業內專才是無法參與的。堂外事工的資助,也無需功利計算是否有助自己增長。重要的是堂會領導具有天國使命心懷,支持其他人做一些自己想做而做不來的服事。
區伯平(宣道會康怡堂主任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教會觸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