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續前緣


2211 期(2007 年 1 月 7 日)
◎ 情理互動 ◎ 陳孟賢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辛棄疾

  十五年後,東西兩地,對話人生,再續前緣。我感覺十分高興。

  記得,時間是九二年初,地點是香港:我和許立中兄開始合作撰寫一個反省信仰的專欄「對話人生」,到九三年底結束。期間,每星期一篇小品文見報,我倆輪流執筆。每篇文章,皆回應對方前篇文章的意見,或贊成或反對,或借題再發揮,是一次興之所至、隨靈感而流動的創作旅程。讀者們也就這樣陪伴我倆走了一年多尋道、對話、反省的心路。

  如今,我已經移居加拿大十年。有機會再用昔日「對話人生」專欄的同樣形式,與立中兄在「情理互動」裡每星期一篇輪流撰稿,延續十五年前的信仰對談,實在感謝《基督教週報》的玉成。

  我很懷念當年「對話人生」專欄(所以每次回香港總會探望立中兄),因為它代表了一種坦率交流、願意聆聽、接受批評的反思精神。這種開明對話的態度,對基督徒屬靈生命成長中領悟真理方面,本來應該是大有裨益的。然而,這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氣質,似乎又在基督徒群體當中,已經買少見少、大體上已經是失落了的情操。

  再次對話人生,今天,多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應該更有趣味性。一個半年代之後,我與立中兄看事物的感思,大概都會有所變化。而且,現在立中兄仍然居住香港,我則身在加拿大,東西兩地的文化差異、不同的生活環境,相信也會增加我倆在「情理互動」裡討論問題時候的多元性。

  然而,當我這樣想的時候,忽然之間又問自己:「真的嗎?時空距離所帶來的差別,究竟是巨大的還是微不足道的?」這其實是「環境怎樣影響人」的問題。有一種說法是「性格決定際遇」,而不是「環境決定命運」。

  我回憶自己的經驗。這十年來,我在加拿大的生活,竟然跟我在香港以前的生活極之相似:我在香港的時候,任教中文大學和城市大學共十年;這十年在加拿大,我也是先後在兩所大學當教授(包括現職的多倫多懷雅遜大學)。在香港的時侯,我事奉的焦點是文字工作,也在神學院授課。如今,我是《加國華人教會》期刊總編輯(華福中心加拿大聯區出版),亦在幾所神學院客席教書。唯一一樣我沒有在香港做而在加拿大做了好幾年的,是在電台電視主持時事評論節目。

  換一個地方,我在加拿大的生活其實是在香港生活的翻版。究竟是不是「性格決定際遇」?未知立中兄有甚麼體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