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族歧視法看包容度


2211 期(2007 年 1 月 7 日)
◎ 文林 ◎ 徐濟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缺乏傳媒張揚下,歧視法例終於靜靜地成功革命,成為港人送給本地少數族裔的新年禮物。眾所周知,香港長期入住數目不少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等南亞族裔,與寄居的外傭共三十五萬人,構成一幅華洋雜處的圖畫。從表面看來,這族群現象與世界很多大城市沒有分別;但深入觀之,則可發現這群外族人士遭遇建制內外—求學求職—的差別對待(歧視賴此量度),可謂「同人唔同命」。

  政府繼九七年諮詢遭八成意見反對立法後,兩年前再諮詢已沒有強烈反對,遂主動制定《種族歧視條例》,並獲立法會順利通過,成為平等機會委員會繼性別、殘疾、家庭崗位有權處理的第四種歧視。很明顯,此一歧視條例是回應落地生根的南亞族裔人士的生存需要,此等港人不少是港英殖民地時代被「引入」從事卑微、危險的工作,如印度人做「開門阿差」,尼泊爾人做「居喀兵」。可惜回歸後,特區的華人染上英人這股殖民地遺風,取代英人延續那套歧視。如今,港人終於覺悟這現象會令這群不諳中文的次等居民,更難融入後殖民地的華人社會,願意以立法扭轉局面,也算是遲來的春天吧。

  香港教會與福音機構涉足南亞族裔的可謂鳳毛麟角,或許在回教宣教風氣下有助我們醒悟身邊已有一群回民待關懷,短宣體驗其實近在尖沙咀與各屋村。然而,不少信徒亦染上殖民地歪風,須先正其視。筆者就曾親耳聽到一位信徒領袖在主日講道以「頭包著尿布」形容本地印度人,他以為風趣得很的形容詞,令我這個種族歧視意識不高的聽客也無名火起;更可憐的是,他是從多族裔的馬來西亞來港貴為名教授。

  事實上,歧視行為不單是驕傲,更是無知。「阿差」背靠的印度已不再差了,西方視之為可追上中國的商貿伙伴,皆因其英語通行、文化產業強盛(印度乃東方荷里活,盛產電影)、理工人才出色(印度理工學院ITT強如美國MIT),這些比中國飛龍的特區更威猛。今天美國的商貿後勤基地正火速轉向低成本的印度而令其經濟增長強勁。揶揄「阿差」已成落伍行為了。

  萬族萬民源出亞當,「並不分猶太人、希臘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三28)馬太更介紹這位「末後的亞當」給同胞時,刻意提到其王室血統中,有外族祖先且受到歧視的人物:烏利亞之妻(被大衛姦污殺夫的赫人,所羅門之母),摩押人路得,耶利哥城妓女喇合,迦南人他瑪(猶大誤作妓女待之的兒婦)。耶穌來世選擇屬於大衛這個千瘡百孔的家族,正好暗示祂的救贖不分尊卑、「有容乃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樂韻心弦】

【輔導小百科】

【情理互動】

【情牽姊妹心】

【神學探索】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