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咱們一起過:當代離婚文化的病態和危機(中)


2185 期(2006 年 7 月 9 日)
◎ 真情真性 ◎ 馮國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今天那些有意無意間提倡輕率離異之學者、傳媒和意見領袖(包括有基督教領袖在內)實在要留意,他們那些「重個體、輕別離」、「重感受、輕責任」之言論可能是不負責任和極具破壞性的──教成人對婚姻和情愛失去委身的意志,卻讓小孩因而活於擔心和不安的離異文化中。離婚帶給各人的實質傷害,實在難以彌補。

  「美國傳統價值研究所」學者伊莉莎白.瑪科特最近的一個研究指出,離婚之嚴肅性和不離婚所帶來之悲慘性,並非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義正辭嚴,原來現在的美國離婚案件,有三分之二是屬於沒有暴力、虐待或嚴重爭吵的低度衝突婚姻──用我們的說法,很可能是一種「輕率離婚」乃至「不負責任離婚」。

  瑪科特這項研究發現,父母「美滿∕良性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比起讓孩子繼續於低度衝突的家庭中成長,實在要大得多。這些「良性離婚」家庭中的孩子說:「家庭」讓他們精神繃緊,被迫很快長大,覺得自己也比較容易離婚。父母之離異在他們內心播下永遠無法消解的矛盾種子。縱然離異父母沒有爭吵,要往返離異父母兩個差異極大之世界間,也需要極大之適應。

  瑪科特又提到:「正常家庭的孩子毋須擔心父母的想法及感受,而破碎家庭的孩子比較會注意父母的情緒,並且迎合父母的期望。如果和父親單獨在一起,他們會刻意配合父親的習慣,並且會避免在行為或打扮方面像母親,以討好父親。所以,他們常常會說,自己在父親面前與在母親面前的舉止簡直是判若兩人,而且這種『自我分裂』現象會持續到他們成年之後一段時日,之後他們再找回完整的自我。另外,有時他們覺得在自己家裡就像外人一樣,孤獨感油然而生。」

  更有甚者,當代輕率離異文化之形成,不但客觀上破壞了健康和豐富婚姻家庭所需的條件:延續、專屬、穩定、信任、簡單(如有後母的家庭,其家庭內部變得較複雜,孩子在如此複雜家庭中之成長較困苦。原來灰姑娘童話是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更可能下溯至整體男女關係的非健康化,破壞整體社會關係的完整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天國透視鏡】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