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下的婚姻


2175 期(2006 年 4 月 30 日)
◎ 太太你好 ◎ 區祥江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電子產品市場大行其道,走過旺角的商舖,同一名稱的商店,竟然可以在同一條街有兩三間之多。電子產品如手提電話及數碼相機,差不多每一個家庭都擁有。而產品的功能和質素不斷提高,兩三個月就有升級的型號出現,年輕人換手機似乎是一種時尚。消費文化告訴我們,我們沒有得到應該滿足的需要,而「新」往往比「舊」好,我們不應忠誠於某一種擁有的產品,二手市場或網上拍賣的熱鬧,正反映我們對手上的物品的薄情。

  婚姻專家William Doherty在著作“Take Back your Marriage“《取回你的婚姻》,就發現不少離婚的個案是不必要的,而離婚的原因正反映了消費文化已侵襲我們的婚姻系統。試看這些人提出離婚的原因:「我們的需要很不同」、「我配得有更好的伴侶」、「我的丈夫是一個好人,但也是一個大悶蛋」、「我們的婚姻停滯不前,缺乏滿足感。」這些原因往往像一個人厭倦了自己的車子,想舊車換新車。

  我們的伴侶並不是商品,商品不可能自動升級,但我們的伴侶是有靈的活人,他們會成長改變,不少結婚多年的丈夫都這樣宣稱:「老婆愈老愈可愛。」心想,這些丈夫是精明的,因為他們能看穿消費文化背後的謬誤。

  消費者說:「我得不到應得的需要。」精明的丈夫會分辨渴求( wants)並不等同需要(needs),他更反問,我有否滿足太太的需要?

  消費者說:「我配得更好的選擇。」精明的丈夫知道要為對方接納自己的弱點而感恩,他努力的令太太變得更可愛。

  消費者說:「我若揀選另一個對象就更好。」精明的丈夫知道每一樣看似「好」的背後都有它陰暗的一面。例如「美貌」的背後可能只是外在美,內心不保證也美麗。而維持「美貌」的消費也不少呢!

  我結婚剛二十年,我想這二十年與太太攜手同行的歷史,並不是可以用甚麼來取代的,我們在婚姻這件事情上,都堅信「新」不如「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

【專題專訪:北上信徒支援有策】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