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分辨傳媒的優劣


2172 期(2006 年 4 月 9 日)
◎ 交流點 ◎ 胡志偉(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本港的傳媒文化生態,一向是市場掛帥;讀者或觀眾喜歡看甚麼,它就提供哪方面受人歡迎的資訊。為何本港傳媒文化充斥色情與暴力素材 ?

  法國基督徒學者積依路(Jacques Ellul)一針見血指出:影像的勝利與言語的羞辱,兩者位置的倒轉正是問題之所在。他從聖經角度,認為神的啟示本質上是以言語為傳遞工具,而人是以聆聽(聆聽在舊約與順服同義)來回應神的啟示。當傳媒的報道,關注的不再是「事實的客觀報道」,卻是「想像出來的真相」,來滿足受眾的偷窺心態;我們就能明白傳媒對「槍擊案」或其他新聞「煽情式」處理,只在乎讀者的想像力。

  正因傳媒文化的劣質化,於是言語失去了與人溝通的特質,卻成為支配或操控別人的工具。假若我們相信聖經真理乃是進入世間任何角落的「公眾真理」(public truth),信徒就不能被動地接收資訊,還要分辨其優劣,以下若干原則,不單適用於外界傳媒,教會內的傳媒同樣也須要正視。面對傳媒,我們可採用下列「三不」 :

  不能盡信

  信徒須要培養「獨立思考」,不要盲目相信傳媒的報道就是真相;一些獨家報道,來源可能是三分事實,七分是穿鑿附會,記者猜想的材料。我們要不斷返回神的言語,有聖言在思想中作過濾,不要任由「垃圾資訊」填滿。傳媒的言語是要操控人的思想,信徒要有所抗衡,就要時常默想聖經,順服上帝心意過於順應潮流(羅十二1-2)。

  不要依附

  信徒須不斷反省:「假若一天或多天我不接觸媒體(如不看報、不看電視、不上網等),我的心靈能否享有自由?」信徒到底是媒體的主人,或是資訊的奴隸 ? 適當的「禁看」(media fasting),能重新校正我們生命的優先次序。

  不受同化

  假若信徒對傳媒劣質化視若無睹,保持沈默,任由色情、暴力、迷信、或粗劣的媒體文化,登堂入室,信徒的觀值任由它們同化,這是信仰的悲哀 ! 信徒既然無可避免地活在公共空間,與其消極逃避(根本就不能逃避),不如積極分辨,好的要持守,劣的就要放棄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

【讀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