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從閒暇開始


2160 期(2006 年 1 月 15 日)
◎ 交流點 ◎ 龔立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副教授)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林語堂先生說,「人類的生活太複雜了,只是一個供養自己的問題,已經要費去我們十分之九以上的活動力。」科技進步並沒有從預期中讓人可以有更多自由空間,反而使人比昔日更忙,更奔波。弔詭的是,有更多人因科技進步而失去工作。因此,只單寄望有更好的科技和更人性的社會制度不必然帶來美好生活,反而培育一顆閒暇靈性顯得更重要。閒暇靈性的重要,不只在於它強化個人的免疫力或抵抗力,更在於「文化的存在倚賴閒暇」。

  林語堂先生引用十八世紀中國作家舒白香說,「閒暇的體驗在於時間之不被利用」。只有如此,生命才會謄出空隙,讓我們感受生命的興趣。他舉例說:

  「原先我看不出紐約市中摩天大樓的美點,後來到了芝加哥,才覺得只要在摩天大樓的前邊有相當的地面,而四周又有半里多的空地,就可以成為莊嚴美麗的。芝加哥在這方面比較幸運,空地較紐約曼漢旦市區多一些。如果那些大建築物間的距離比較寬闊,則在遠處看起來,就似乎沒有甚麼東西阻礙了視線。這樣比較起來,我們的生活太狹仄了,使我們對於精神生活的美點,不能得到一個自由的視野。我們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太缺少了。」

  閒暇關乎時間的自由,但不止於此。只有創造空間的自由才是閒暇的自由。創造空間不是為要有更大的地方安置更多的東西,而是讓生命可以有呼吸,有視野,有想像。閒暇需要自由的時間,但閒暇不純是一個時間觀念(如下班時間或假期),因為自由時間沒有必然帶來空間。如舒白香理解,閒暇是自由地而不為其他目的的生活或活動。當人可以擺脫「時鐘時間」(工商業社會對時間的觀念)的生活形態時,人才可以開拓心靈空間,讓生命自由地成長。

  閒暇不是娛樂、消遣或自由時間等等,而是關乎對自我的培育。閒暇將人從平日機械式的思想和生活解放出來,讓人有一個更闊的心靈參與社會,並培育一顆勝過生活世界中的功利主義與成就主導的心靈。雖然這顆心靈屬於個人,但實際上,社會何嘗不需要這顆心靈,以致社會可以稍為停下來,自我檢視,而不是被功利和效率價值所驅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