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對教會牧養的挑戰


2114 期(2005 年 2 月 27 日)
◎ 專題 ◎ 曹敏敬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專題:牧養VS輔導

  香港患上不同程度抑鬱症的人非常普遍,最保守的估計約有六十萬人。換句話說,大約每十人便有一個患抑鬱症。按照美國精神病協會出版的《診斷與統計手冊》(DSM)所指出的症狀包括:情緒低落、對日常活動失卻興趣與樂趣、飲食失調(體重有明顯的減少或增加)、睡眠失調、精神活動過激或緩慢(如坐立不安或慢條斯理)、缺乏活力(容易疲倦)、自卑、思想緩慢、並有死的念頭或自殺的意圖。如有上述五種或以上的症狀並維持達兩個星期,便可作抑鬱症處理(詳情可參閱該書)。

  兩年多前,內子和我正準備有效地幫助不斷增加的抑鬱症人士,恰巧遇上了一位姓陳的女醫生,她雖然不是基督徒,卻有「牧者心腸」,而她的丈夫亦是本港著名的醫生,只是數年前因抑鬱症的緣故在酒店內自殺身亡。陳醫生沒有因喪夫之痛而倒下,卻化哀傷為力量,希望有機會幫助患有抑鬱症的人士。我們「一拍即合」,經過討論及計畫後,便成立了「與抑鬱共舞」小組,專門幫助及輔導抑鬱症病人,而在三個月至六個月內,大部分組員都有明顯的改進。目前我們已組織了九個小組,超過一百人參加。我們三人分別作為各小組的在場義務專業顧問,另有組長帶領小組。這些小組雖然主要以情緒支援為本,卻產生明顯的治療作用。每次小組後,我們都與負責人共同檢討,務求建立一個更有效果的方法,幫助更多抑鬱人士。

  患有抑鬱症的人士,很容易被教會忽略,因為他們不常來教會,對活動沒有多大興趣,偶爾來教會也只會孤單坐在教會冷落的一角,不善與人交談。很多教會資源缺乏,教牧人員工作壓力己超過所能負荷的,豈有時間及精力去關懷這些可能是無法自助的抑鬱人士?上述的小組方法可能是解決這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多間教會在同區內聯合主辦,也未嘗不可。總之,今天香港已有很多負面的因素,再加上禽流感和紅火蟻等人禍天災的打擊,可謂雪上加霜,患抑鬱症的人數可能更多。教會和牧者能否視這問題呢?

  筆者過去對抑鬱症人士的牧養與輔導,不但增加我對人生的體會,更深化了我的靈命與信仰。為了要使上帝的愛藉裡教會彰顯,尤其是做在弟兄中最小的一人身上,我積極的鼓勵香港教會能接受牧養抑鬱症人士的挑戰。因篇幅有限,只簡單提出四個具體方法。

  首先,教牧及長執可接受更多對牧養及輔導抑鬱人士的培訓,目前已在一些非牟利機構舉辦這方面的訓練,教會可選一些適合的參加。

  其次是在教會舉行有關抑鬱症的講座,不但是教會人士的一種教育,更可提高教友的警覺性,彼此能互望相助,同舟共濟,互相支持。

  第三是在教會中設立情緒支援小組,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包括非基督徒在內。有關準備工作可另作討論。

  最後是籌募足夠資源,包括人才及經費,使工作及活動不因資源缺乏而無法實行。

  (編者按:曹敏敬牧師現任香港輔導及調解服務總監,近著《教牧心理輔導》一書,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出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專題】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