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報甚麼佳音?
張小鳴


2157 期(2005 年 12 月 25 日)
◎ 專題:聖誕報佳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信仰的實踐總離不開文化又或處境的因素,這是我的信念。

  還記得小時候,家住公屋,層數不高,每逢平安夜,都聽到來自街頭的報佳音歌聲。有時隨著歌聲來源一看,便可看到一群身穿白袍的男男女女手捧詩集,在夜闌人靜的街頭邊走邊唱。那時候,縱然尚未信主,很多時也聽不清楚他們在唱甚麼,卻感受到一種獨特的宗教氛圍。一個大多數人已上床就寢的晚上,一群身穿詩班袍的男男女女在寒冬晚上遊走街頭的片段,總讓我有著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然而,今天那印象卻仍非常深刻。信仰與現世生活,總是有著格格不入的地方,而信仰這種別異的氣質也會散發出信仰的氣息。

  「報佳音」的傳統源自當年天使向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喜訊的舉動。當年,天使信息的核心是平安。耶穌基督的降生帶給地上真正的平安。上帝的聲音才是真正平安的基礎。故教會在地上便是要冒著格格不入的風險,向鄰舍傳揚真正平安的信息。可是,我的憂慮是,一般信徒對文化既不敏感也欠缺批判思考,以致在實踐信仰時不自覺地融入了社會的文化,如膠似漆。

  就以「報佳音」為例吧!印象沒有錯的話,當下的「報佳音」活動與我記憶中的有著極大分別。在這普天同慶的日子,不少商場又或大型屋村負責人會著意邀請教會出席「表演」「報佳音」。信徒參加這些活動本是好得無比的事,只是若欠缺自覺性的思考,不知自身處甚麼樣的處境和文化中,就難以避免成為了主流文化的裝飾花瓶而已。

  在報佳音又或其他的信仰實踐前,我們倒要問,在主流文化的「騎劫」和詮釋下,聖誕節已變成了甚麼一回事。香港是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商業城市,一切以促進經濟為主。在如此大氣候中,商人連宗教節日也不放過,好為他們的帶來更多生意。在如此環境中,消費文化一枝獨秀。因此,聖誕節也給包裝成吃喝玩樂和購物消費的節日。商場負責人刻意舉辦一連串活動,無非是促進人流,營造更熱鬧的氣氛,為商戶帶來更多生意。他們要傳遞的信息,不外是消費讓人快樂。我絕對無意反對信徒參與這些表演活動。我想強調的是,若我們有著這份自覺,從而作出批判性思考,甚至發出另類聲音,也許我們能更有創意地從花瓶的位置奪回一些詮釋權,對周遭的鄰舍帶來既顛覆現狀又讓人得著平安的另類聲音。

  也許,在平安夜的晚上,家住二十五樓的我已無法聽到街上「報佳音」的歌聲;不過,我倒想在路過商場時,聽到帶來真正平安的歌聲。

  張小鳴(FES Press出版總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