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0 期(2005 年 1 月 30 日) ◎ 教會之聲 ◎ 李志剛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當香港政府於一九八三年首次提出同性戀作為非刑事化的時候,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亦曾上書港督反對同性戀合法化,表明教會堅決反對同性戀行為的態度。時至一九八八年六月香港政府發表〈有關同性戀罪行的法律應否修改〉的諮詢文件,提出三項選擇以供市民參考:選擇一、現行法律維持不變;選擇二、對彼此同意而私下進行同性戀行為的成年,免除刑事處罰;選擇三、對彼此同意而私下進行同性戀行為的成年人,減輕刑罰。其時教會人士是贊成選擇一,維持現行法律不變。可是政府終於一九九一年通過同性戀行為非刑事化的立法。由此香港同性戀運動迅速發展,成立不少的組織,形成一股「同志」力量,與反對同性戀人士作出抗衡。
新近香港政府民政事務局有意在今年開始,展開一項「市民對『性傾向小眾』意見看法」的調查。此項調查目的是因應同志團體的要求,希望政府藉調查民意早日立法,通過《反性傾向歧視法》,以「人人平等」的權利,可以對歧視同性戀者作出法律的起訴。所謂「人人平等」的權利,這是包括同性戀者的婚姻、住屋、教育、就業、醫療等等權利,與異性夫妻享有的同等權利。中國古人對於「夫婦」定義有說:「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人生偶以夫婦。陰陽和而後雨澤降,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在此可見同性戀者之可以結婚,實在有歪倫常,破壞文化傳統,所要求的權利自然不得與男女兩性結合的夫妻相等。
至於「性傾向」一詞,亦頗為廣泛和含糊,所指「性傾向」,自然不是指男女兩性正常的傾向,而是指性變態的性傾向。這種性傾向可能是變性、性虐待、亂倫、孌童種種的變態性傾向。假若種種變態「性傾向」得以肯定,並以法律加以確保,則政府、醫院、學校、教會和所有的僱主就會很容易遭受到平等機會委員會的起訴。這種矯枉過正,以偏蓋全的錯誤主張是值得我們儆醒思考,否則香港就沒有寧日,教會更沒有寧日了。
我們知道政府近年來的施政有時「查找不足」,為社會和市民「添煩添亂」。在政府進行性傾向調查的時候,我們的教會和機構,以及眾信徒應該團結起來,事先對同性戀問題作出廣泛和正面的探討,諸如同性戀產生的原因?同性戀是否天生?同性戀是否有傷風敗俗?同性戀是否破壞家庭倫理?同性戀是否適合香港社會?同性戀是否影響工作?對同性戀者的幫助?對同性戀的治療?對同性戀應否約制?教會如何對同性戀者的牧養?對同性戀者的教育?對市民不歧視同性戀者的教育等等?反性傾向歧視立法的效果和危機等等的問題,可以作客觀的研究和討論,並作出結果,使政府查找充足,免添社會敗亂,香港才可保持安定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