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通識


2110 期(2005 年 1 月 30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中大昨日舉行一場高中及大學改革座談會,李國章在致辭時重申,通識教育科有助培養學生。他批評目前的高中課程培育出一批『高分低能』學生。」

  《蘋果日報》19.12.2004

  甚麼是通識教育?教育界眾說紛紜,一部分人卻不遺餘力的斷言通識教育是香港教育以至香港社會的救命靈丹,這當然包括新學制的始作俑者教統局局長李國章,他說倘若沒有通識教育,香港的學生頂多是「高分低能」,無甚了了;其他以通識教育為「商機」的人士或團體,也唯恐不及的搖旗吶喊,就正如十年八年前資訊科技教育興起的大小公司如雨後春筍(現在已所剩無幾),未來幾年也會掀起一陣「通識潮」,打起通識旗號的研討會培訓營工作坊必然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賺「通識」的錢而鼓吹「通識」,在商言商份屬正常,只是因為要推銷「通識」而大力鞭撻舊有的教育方式,把舊學制評擊得體無完膚,就有點不道德了。以前未必流行「通識教育」這四個字,但在許多中、小學,其實已透過班主任課、倫理課、社會課、公民課,以至學生會班會及課外活動,潛移默化的進行了通識教育。六、七十年代香港有不少優秀的學校,其中有基督教會及天主教會辦的,它們有的保持著昔日在中國大陸的優良傳統,校園翠錄而校風淳樸,如真光、嶺南和培正;也有以歐陸文藝復興和人文精神為特色的,如喇沙、華仁、聖士提反。這些「傳統」的學校其實一點也不傳統守舊,它們不是擇善而固執的堅持中文教學,就是完全西化的走在自由主義的尖端。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論是許冠傑、黃霑、陳美齡,抑或崔琦、徐立之,又或是李柱銘、鄭海泉,不單止在專業上有所成,且被公認為博學多才的「通識之士」。

  真正的通識不是課程,也不是學制,而是要講環境,講氣氛和文化。所謂通識教育,不論它譯自Liberal Studies 或General Education,大前提是整個學校以至社會環境要充滿Liberal(博雅自由)和General(博識通達)的氣氛。老師除了教授知識,更是教曉做人的啟蒙解惑者。現在的老師天天上培訓班年年做評核,他連自己該如何教下去活下去也搞不清楚,試問又如何向學生點石成金?當社會瀰漫一片反智,父母只看「金枝慾孽」兒女只看「無敵掌門人」,人人拙於辭令和思考,通識教育就如對牛彈琴,愈被吹捧將來就愈似泡沫,不敗幾稀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