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不是人生


2099 期(2004 年 11 月 14 日)
◎ 息息相關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不少人可能曾想過『如果不會痛那有多好!』美國一名五歲女童便是一個沒有感覺的人,當她受傷時不會感到痛楚,亦沒有冷、熱感覺,因此女童會在不自覺情況下受傷,需家人和教師長時間看顧。」《明報》3.11.2004

  佷多人夢寐以求一個沒痛沒苦的人生,但原來當人不會感到痛楚,他的生命會更加危險,他會比感覺痛楚的人更容易喪命。

  美國有一名五歲大的女童,患了一個相信與基因突變有關的病,就是在受傷情況下,也不會感到痛楚。她吃燙口的食物時不會感到灼熱,因此很容易受燙傷;她也曾伸手入高溫的洗碗碟機內卻因不感到痛楚,致令雙手嚴重燙傷。

  由於這名女孩子不會感到痛楚,因而完全欠缺警愓和預警的能力,以致不論在學校或在家中,一舉一動均要師長、家長「全天候」看管。女童的母親說:「部分人可能認為(不感到痛苦)是好事,但事實非如此。」她解釋說:「痛楚」是訊號,讓人知道身邊出現危險。

  原來「痛楚」於人生是有其意義和需要:它一方面提醒我們血肉之軀的身體是脆弱的、有感覺的,譬如牙齒壞了會痛,去拔牙也會痛;走路不慎跌傷了也是會痛。另一方面,它更提醒我們人是有情的,對成敗得失愛恨生死是有反應的,所謂「七情」即喜怒哀懼愛惡欲,都是人之「常」情,是人生不容或缺的一部分。

  一個人感到痛楚,不論是皮肉之痛抑或心靈之痛,其實是令我們「醒」過來。有情的人才會醒,而醒了的人才能體悟自己的有情。聖經說:「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賽三十20)痛苦與艱難,原來是人之為人成長的要素;痛苦的滋味固然不好受,但沒有了它,人生只在原地踏步,心靈也得不到開發。

  如果一個人要開發智慧,生命茁壯成長,必須嘗過痛苦的滋味。就如吃苦瓜,第一口是不容易的,想立刻吐出來,但耐心的咀嚼咀嚼,才體味到苦瓜之苦是有內涵的。在苦中走過的人,只要保持不怒不怨,不失去美善的心,他的胸襟是廣大的,他的步履是平穩的,他對人生的體悟是深刻的。

  痛苦有時叫人痛不欲生,但沒有痛苦的人生,算不上真正的人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