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思潮滲入社會文化
學者憂衝擊傳統宗教


2098 期(2004 年 11 月 7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鄭建生博士(左)與龔立人博士(右),剖析新紀元運動對社會的影響。

  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於十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時三十分,於崇基禮拜堂舉行揭開「新紀元運動的神祕面紗」專題講座。當日由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鄭建生教授擔任講員,分享新紀元運動多年來的發展,他指出新紀元思潮現已銳變成商業社會的主流文化,我們每天總有機會接觸相關產品及思想。

  鄭教授指出,最近英國有調查發現差不多所有被訪者,均表示過去半年曾接觸新紀元思想或參與新紀元活動。亦有研究宗教的學術專著,把新紀元運動列作七大世界性主流信仰體系。鄭教授認為現在新紀元運動已由從前努力融入主流,演變成主流向新紀元思潮靠攏。

  鄭教授指出香港於九十年代開始引進新紀元思想。最早期只是由報章雜誌作零碎的簡介,後來逐漸透過環保、素食、心理學、音樂、超覺靜坐等不同途徑去推廣。鄭教授認為新紀元運動特別之處,是甚少一開始便清楚說明背後的信仰或宗教思想,「例如超覺靜坐或瑜珈,都會包裝成一種養生或追求心靈平靜活動,會強調其效用,而背後的印度教思想則鮮有提及。」鄭教授亦發現,新紀元運動傾向用科學概念去包裝及推廣,最後卻往往涉及通靈經驗。「例如家庭重塑課程,其中一種治療方法是透過靜坐內觀,來追求靈性相通。而『積極思想』(Positive Thinking)之父拿破崙布爾博士在其著作中透露,『積極思想』這概念是由一名自稱是導師團成員的靈體所傳授的。」

  新紀元運動近十年在中國大陸亦急速發展,鄭教授指出內地的新紀元運動發展模式有別於歐美或香港,多是利用新紀元的概念與中國傳統神祕事物相結合,「早期有特異功能,近年則流行用新紀元概念去推廣氣功、中醫、風水等。其中以氣功發展得最快。」利用科學、哲學、養生及宗教去包裝的氣功組織,近年在國內成為龐大的宗教勢力,例如法輪功、中華養生益智功等。鄭教授認為,這類組織的創辦人只是選取新紀元運動的概念,骨子仍舊是中國式上而下的宗教組織,例如創辦人擔任類似教主的角色,富有個人主義色彩等。與西方新紀元組織重自由的取向頗有不同。

  鄭教授認為新紀元運動深受現代人歡迎,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以商業手法來包裝及推廣,並強調融匯不同的宗教或神祕思想,儼然是一個宗教超級市場供消費者各取所需。二是新紀元運動強調親身經歷,參與者或許不用太費力便能夠得到超自然的經歷,與傳統宗教相比,無疑更合講求「即食「的現代人脾胃。三是新紀元運動的「非建制化」(de-institutionalization)特性,不會堅持獨一教條,不分宗派,亦沒有嚴謹的組織,對講求自我的現代人來說,自然比傳統宗教更加吸引。鄭教授又補充,新紀元運動強調工作能表達靈性,而靈性能幫助人成功或賺取豐厚利潤,頗配合商業社會的要求,故現在不少大機構的培訓課程也加入這類元素,這亦是新紀元運動發展甚速的另一原因。

  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副教授龔立人教授在回應時提到,現在歐美國家的書店,宗教書籍一欄已不見正統的宗教書,充斥其中全是有關新紀元的著作,而去年梵蒂岡發表報告,對新紀元與基督宗教日漸融合的情況表示關注,這顯出新紀元運動已成為衝擊傳統宗教的一股勢力。龔教授又認為,新紀元運動強調即時的靈性經歷,其實不是新鮮的事物,中國民間風俗如打小人、問米等,都能提供即時又看得見的靈性經歷,兩者之間有何共通點,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有聽眾問到新紀元的核心理念是否來自印度教,鄭教授表示早期的新紀元運動無疑有濃厚的印度教色彩,但經過多年發展,現時其印度教色彩已比前淡化不少,正因為新紀元運動是不斷整合及吸收新的元素,故它能適應急速變化的時代。只是亦很難估計未來新紀元運動的發展方向,這正是研究新紀元運動困難之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