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基督教值得紀念的日子。事因改教宗師馬丁路德於一五一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在德國威登堡教堂門口標貼九十五條,反對羅馬天主教販賣贖罪券的謬誤,以及教皇無誤的權威,由是激發歐洲教會的改革運動。所以今天是宗教改革四百八十七週年紀念節日。
在此我們要知道馬丁路德引起的宗教改革運動,並非是一場宗教革命運動,而是教會的改良運動,或稱復原運動。自馬丁路德引起宗教改革運動以後,繼而蔓延到整個歐洲,前後歷時有一百六十餘年之久。可見改教運動並非馬丁路德獨力的成果,而是教會整體的運動,諸如慈運理和加爾文都是一派的宗師,影響世界教會發展至鉅。
我們認識到上帝是歷史的主,耶穌是教會的元首,教會之所以進行改革,而且又能脫離羅馬天主教的掌控,以致改革成功。今日各宗派之自由發展,這可以說是上帝的引導和保守,值得我們為前人努力宗教改革獻上感恩。即如我們香港基督教會建立,為主廣傳福音,以及我們每一位信徒接受救恩,成為上帝的兒女,在教會中事奉,見證主恩,又何嘗不是宗教改革所帶來的結果,因此為我們教會和個人的蒙恩蒙福,更應對上帝獻上感恩。
在改教紀念感恩的時刻,我們對改教宗師所持守的信仰作出省思,這是他們得勝根源的所在。有下列三點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堅守因信稱義的信仰:當年每位改教領袖深深體會到教會的腐敗,從善功主義產生修道行為和販賣贖罪券的舉措,都是有違聖經因信稱義的真理,與上帝的義—耶穌基督成就的救恩相逕庭的。因信稱義的真理是始於上帝對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啟示(創十五6);上帝藉哈巴谷先知啟示了「惟義人因信得生」的真理(哈二4)。及至保羅清楚的表明:「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7)可見因信稱義是上帝的作為直接啟示救恩。
第二、信徒皆祭司的推行:在中世紀時代,信徒與上帝是不能直接禱告交通,必須透過神職人員的代求。但改教時代從聖經的亮光:「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原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得知每位信徒有祭司禱告的權利,無須經過告解,就可直接為人代求。時至今日信徒不但可以積極參加教會事奉職事,還將祭壇擴展到家庭和社會,讓福音傳到地極。
第三,以聖經作為信仰和生活的準則:改教運動是推翻以教皇為主,以人為本的運動。藉著聖經「因信稱義」的教導,建立以神為主,以經為本的基礎。教會不但大量翻譯聖經,以致人人有聖經可讀,直接得到上帝真理的教導。聖經的普及,教會和信徒獲得信仰和生活的準則,換言之,上帝的話語才是真理的權威,是信徒生活的依據。
改教運動力行「因信稱義」、「信徒皆祭司」、「聖經為信仰生活準則」的教導,使教會得以堅立,我們在感恩之餘,這些「信仰公產」,須要我們負起承先傳後的責任,顯出我們活在真道之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