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肉類和菜蔬放在鍋子裡同炊,俗叫「一鑊熟」,可是有多少忌諱,很少人會這麼說的。都會用語帶吉祥的稱謂,甚麼:「一品鍋」、「全家福」,要是以隔宿餘賸的菜餚混煮端上來,這是一道「百鳥歸巢」,既美且雅,還有婦孺皆知的叫做「雜會」。
提到雜會,應該是「雜燴」,更加名傳遐邇,在全世界只要有華人居住的地方,除了唐人街外,所有華人開設的食肆,都有一味「chop suey雜碎」。用料各有不同,可是一提到這道菜名,是大有來頭,在港、粵系的食店中,叫「李公雜會」,據說是李鴻章出使各國,隨從他的廚子,在一頓宴會中隨意地拼湊做出一味菜式,與會的嘗試後同聲讚好,問起這道菜名,連廚子自己也說不出來,只說是李鴻章也愛吃,胡謅的說是「炒雜碎」,如此這般「李公雜會」成了名菜,實非始料所及。
雜燴、雜碎,似不大雅,有人改叫做:雜錦、雜景。更美化的豬的內臟煮粥,叫「及第粥」,三元及第、五元及第,用開科取士奪魁的名號。牛的內臟叫「牛三星」,好不大提聲價。
除了李公雜會早為人知之外,有幾道以知名人士命名的:江蘇水鄉周庄的「萬三蹄」,蘇學士的「東坡肉」、丁寶楨的「宮保雞丁、宮保蝦」、左宗堂的「宗棠雞(又叫三杯雞)」、張大千的「大千雞」。在五、六十年代,沙田的食店有一道「牧師荳腐」,和麻婆荳腐做法差不多,是主裡前賢吳明節牧師指點那裡的廚師做的。還有在京菜館的飲品中,有一種叫「牧師普洱」,給讀本文的猜猜看是甚麼。又一道像沙律般的涼拌菜式,叫「亂七八糟」,但味道好得交關,食前醒醒胃口之妙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