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情


2057 期(2004 年 1 月 25 日)
◎ 教會之聲 ◎ 楊慶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耶穌與門徒途經一座城,名叫拿因,在拿撒勒東南約十公里。剛好遇上一個送殯的行列,十分多人。原來是送一個少年人,他的母視是寡婦。正是白頭人送黑頭人,而寡婦在當時難有經濟能力,而死去的少年人是獨生子,可說絕望中的絕望。(路七11~17)

  當耶穌看見送喪的行列,便動了憐憫,上前對那寡婦說,不要哭。於是進前按著槓,示意抬棺的人停下來,耶穌說:「少年人,我吩咐你起來!」那少年人便立刻坐起來。在這一刻,眾的驚訝是可想而知的,但耶穌安靜地把少年人領到那婦人跟前,這種絕望的希望,令那婦人難以置信。

  在經文中,令人難以忘懷的,是耶穌主動的憐憫,祂似乎不認識那婦人,而那婦人也沒有主動要求耶穌行甚麼神蹟,人死蓋棺已成定論。耶穌也沒有要求婦人先相信,後行事。祂「憐憫」人間悲苦的事,是無條件的,是直接的,是主動的。

  二○○三年香港度過了極其困難一年,「沙士」疫症、萬人上街、政府管治危機、經濟滑落。當時教會曾回應了社會的需要,伸出了一些援手。上帝看人間的痛苦,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深深感受。祂不單知道人受苦,更因著受苦的人而痛苦。耶穌的「憐憫」正好表達了上帝的憐憫,面對受苦的人,忍不住催動祂伸出援手。

  我們對社會的困苦,正需要這種憐憫,是無條件的,亦是教會應有的本分。教會固然要重視福音和差傳,固然要做好牧養,攪好行政。但今日香港的教會一直使用社會的資源,例如信徒的捐獻是可扣稅的,故教會應回饋社會,撥出某一數目的金錢,不為宗教原因,只為社會公益,例如癌病基金、公益金等。教會與社會是一個互相倚賴、互存互助的群體。我們有內部要做的事,但好像耶穌一樣,看見社區悲苦的事,因經濟困境而自殺;因工作無暇照顧子女而生的悲劇;單親、失業、婚姻破裂、疾病等在我們周圍發生。祂的憐憫發動,關懷有需要的。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成為我們心中的主,祂的憐憫就是我們的憐憫。教會充滿了耶穌的憐憫,不單把福音傳給他們,更體恤他們的需要,教會的資源,部分來自社會,應有一些撥作慈惠金,無條件的幫助有需要的。教會不是社會福利署,不能取代政府的責任,所謂及時雨勝似春露,敏銳的觸角,誠懇的付出,都是重要的。

  人間有情,因為耶穌是一位有情有義的救主,祂愛我們,也愛在困苦流離的,祂的愛是無條件的,是即時的,是實際的。很多人在困苦中都會找上教會,因為他們相信教會有憐憫。未來一年,在我們周圍的鄰舍,仍有很多困苦流離的人,讓主的憐憫在他們身上發動吧!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