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偈破解(二)~菩提樹非是葡萄樹


1998 期(2002 年 12 月 8 日)
◎ 神學縱橫 ◎ 李志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達摩禪師以至五祖弘忍禪師,向以呈心付與法衣,此即以「心傳心」、「唯意相傳」的原意。但是到了五祖弘忍,屬意眾弟子作偈傳法。以致先有神秀作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的偈語,其後慧能在神秀的偈語的基礎作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以慧能作偈得法,故以「法衣相傳」,慧能成了「衣砵傳人」的六祖。在五祖與六祖傳法的過程上,可以說呈心傳法轉為作偈傳法,顯然是禪宗由言傳變為文傳重要的轉捩點。「偈」本身是印度一種文學。在中國傳播上漢文的翻譯上有五言、七言、四言、六言,時至唐代詩學盛行。中國佛教偈語亦受影響。故此唐代以前的高僧提筆作偈,完全是一種心境表達。但佛教在中國流行二千多年的歷史中,歷代和尚和佛教徒所寫的偈語、偈詩,為數確屬不少,但很少有一首像神秀和慧能兩人所寫的偈語如此淺白和清晰,因此兩個偈語是傳誦古今,反映佛家重要的思想精神。

  自弘忍傳法以後,在禪宗發展上是有北宗和南宗之分,所謂南頓(頓悟)北漸(漸悟),北宗則以神秀為創始人,而南宗則以慧能為創始人。在「衣砵傳人」的故事上,每多以慧能的六祖,特別是南方的廣東人最為推崇。可是在北宗一派則沒有此種傳說,並認神秀為弘忍的傳人,尊立為六祖。事實上神秀確曾潛隱了一段的日子,其後在玉泉寺授徒說法,名聲鵲起,並被武則天召請入宮,受到極厚的禮遇,向他垂問佛法,在神秀河南尉氏縣興建報恩寺,藉此發揚神秀的佛理,雖然神秀多次提出離宮的要求,多被拒絕,而中宗皇帝更為推重,最後神秀是死於宮中,在此可見神秀的佛理在王朝是有極高的地位,以致形成禪宗北宗的一個派系。

  神秀在偈語中,開宗明義就說「身是菩提樹」,而耶穌即說「我是葡萄樹」,而菩提樹和葡萄樹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菩提樹(Bo tree, Bodhi tree),屬榕樹科,常綠亞喬木,花隱於花托中,原產東印度,實圓質堅,可作唸佛串珠。據佛教傳說,佛祖是在印度菩提迦耶地方一棵菩提樹下,在坐禪的時候覺悟成佛。至於神秀所說的「身」就是個人的本體,或是成佛的主體。因此「身是菩提樹」,亦即人人的存在,都是成佛主體,只要在菩提樹下有所覺悟,有所修成就可以成佛。神秀所說「身是菩提樹」,是表達印度的一種「菩提文化」的思想。

  論及葡萄樹(Vine, Grape),是屬於葡萄科的植物,有六十多類,產於北溫帶地區。至於葡萄種植已有悠久的歷史。創世記九章二十節記載:「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在以色列民族的發展史中,被上帝視為被揀選的民族,有如上帝栽種的葡萄園。即如先知以賽亞書有記「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他所喜愛的樹,就是猶太人」(賽五7)耶利米先知書亦載「然而我栽你是上等的葡萄樹,全然是真種子」(耶二31)。換言之,整體的猶太人(即整體以色列人)就是葡萄園裡的葡萄樹,而且是上帝栽種而成的。所以在以色列信仰歷史中顯示出一種「葡萄文化」的思想。菩提的果實是可用不可吃,但葡萄是可用又可吃,與人類的生命可以溶化為一體。就以耶穌設立的聖餐來說,是用葡萄酒作為祂的血,使信徒飲了之後,將基督的寶血融入在信徒個人的生命裡。

  在四卷福音書中,耶穌只有一次提及「我是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在此說明信徒每一個人的存在,只不過是葡萄樹上的一根枝子,不能與整棵樹脫離關係,亦即我們每一個信徒不能離開耶穌基督。在生命上是與耶穌基督連在一起,所以耶穌特別說到「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同時耶穌亦首先提「我父是栽培的人」,天父是生命的創造主,人的存在要與耶穌的生命相連,更與天父相連。因此我們不能像神秀所說「身是菩提樹」的單獨存在,只能是「我是葡萄樹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聯會活動快訊】

【代禱事項】

【親密家庭】

【餘暉集】

【夢想的萌芽】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牧養事件簿】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