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神學(四)
 魅力四射的早期教會的宣教事工(上)


1961 期(2002 年 3 月 24 日)
◎ 神學縱橫 ◎ 許開明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細讀早期教會的宣教史,我們不難發現早期教會(約主後二至三世紀)在羅馬帝國時代具有驚人的吸引力,真是魅力四射,使多人歸信,教會發展蓬勃,甚至到羅馬康土坦丁時代成為基督教帝國。其中原因固然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和發展因素。然而,當中許多宣教的方式還是歷久常新,仍然值得今日教會借鏡和反省。

  約二世紀,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在《致丟格那妥書》中,如此描述當代的基督徒:「基督徒和別的人不同,不是因為國家,語言或風俗習慣與人不同;他們不住在自己的城市裡,說的話也不是陌生的方言,生活方式也沒有甚麼特別(從中可見信徒投入社區,能夠入世,融入社會。)........他們愛每一個人,但人人都迫害他們。他們受人輕視,遭人咒罵;他們被殺,卻獲得永生。他們貧窮,卻使許多人富足。他們甚麼都缺乏,但是甚麼都豐富。他們受到人的侮辱,卻在侮辱中取得榮耀。他們被人嘲笑,可是結果得到讚揚。他們受到暴虐的對待,但是對別人仍舊謙恭有加。他們做的是好事,卻被當作惡人處罰;受到刑罰時,卻歡欣鼓舞好像得到新生命。(從中可見,信徒面對許多難處,仍具有生命的見證,受人觸目景仰。);(參基督教二千年史,海天出版社,頁67。)

  早期教會沒有專職的牧師傳道,更沒有詳盡的宣教策略,然而上帝的宣教使命(God掇 Mission)並沒有受阻,反而在積極進行中。其中原因如下:

個人的見證

  早期教會的長執信徒注重個人生命的見證。他們很喜歡與人分享基督教的信仰。這種傳道的方式往往是深入民間,自古到今都受推崇。從一位反對基督教重要人物瑟爾索(Celsus)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基督徒見證的效力。他提及當代的基督徒,即使只受過很少的教育,甚至沒有受過教育,他們遇有機會就會對人作見證,即使對方未能接受信仰,他們一點也不氣餒,殷勤勸勉,鼓勵他們相信。根據史料,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the Martyr)是在以弗所和一位長者偶然傾談後成為基督徒的。迦太基主教及殉道者居普良(Cyprian)也是在跟一位教會長老談話後歸信的。當時家庭的影響力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諸如亞歷山太教師及古教父俄利根(Origen)出生於基督教家庭,他的篤信在於父母的引導。當代教會的女執事常常探訪婦女,為患病婦女禱告及洗澡,在家中舉行查經學道班,引領他們明白真理。女執事關顧的工作實在促進教會的發展。

  早期教會一大特色是傳福音與基督徒的善行配合,在當時實在帶來意想不到的果效。明顯地他們學效主耶穌的榜樣,遵守使徒的教訓。使徒約翰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約壹三17)又說:「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三18)保羅勸勉信徒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加六9—10)初期教會的歷史學家優西比烏(Eusebius)紀錄了一段主後二百六十三年亞歷山大瘟疫的感人事跡:

  「一場瘟疫緊隨戰爭而來。........我們大多數的弟兄表現了極度的仁愛。他們亙相扶持,勇敢無懼地去探望病者,不斷照顧他們,在基督裡服事他們。他們甘心染上鄰舍的疫病、受他們所受的苦。不少弟兄在照顧病者時得病死去。........我們當中不少是優秀的弟兄,包括一些長老,執事及備受尊敬的人便是如此的捨生的。........反過來,外邦人便很不同。他們撇下那些初現病癥的人,就是至親,他們也棄而不顧。他們將病者棄置街頭,如棄屑一樣,死者更無人殮葬。........」

  基督徒的愛心與德行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受到當代人的尊敬,人們禁不住問:「為甚麼基督徒辦得到?」

  基督徒為信仰而殉道,這種活生生的見證,也產生感人的力量。當代反基督教的羅馬皇帝馬可.奧熱流(Marcus Aurelius Emperor)也得承認基督徒慷慨赴義的精神值得稱讚。史載由於一位姊妹泊泊多雅(Perpetua)與一位弟兄斐理吉達(Felicites)一同在迦太基為主殉道,令到獄長也歸信了基督。主後一七七年,殉道者在維也納及里昂所受的苦刑,激發起許多觀刑的人的良知,要做基督徒,儘管這樣做,會遭遇相同的命運。從中可見基督徒言行一致,堅定相信,那股生命見證的力量,吸引了不少到教會。今日教會信徒活生生的見證,積極與人分享福音仍是宣教強而有力和深入民間的方式。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十大長者】

【雲彩見證】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宣教千里】

【牧養心聲】

【男人傳奇】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