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兩極化:教會的挑戰與回應


1943 期(2001 年 11 月 18 日)
◎ 教會之聲 ◎ 葉菁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的貧富兩極化已達危機程度。統計處今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反映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堅尼系數再創歷史新高,升至零點五二五,遠超聯合國所訂零點四的安全水平。現時,收入最高一成住戶賺取全港住戶總收入的四成一,收入最低一成住戶則只賺得全港總收入不足百分之一,兩者相差達四十五倍,較九六年的三十八倍明顯惡化!中產階層亦有貧富兩極分化的趨勢。雖然官員相信高薪人士收入增長拉闊了貧富差距,但亦承認最低收入兩成住戶確實減少了收入。事實上,在九十年代的十年間,最低收入一成住戶的實質月入已下跌近三成。這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更隱藏著失業、開工不足、精神壓力、家庭問題、孤立、歧視、絕望.........。

  不少堂會及機構以各種方式幫助貧困的教友和市民。然而,貧窮和貧富懸殊尚未成為香港教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前陣子,香港教會積極反對賭波合法化,以社會運動的方式向政府施壓。雖然聖經談論扶貧遠遠多於談及反賭,香港教會卻還未有如反賭波那樣積極地、熱心地回應貧窮問題。其實,貧窮不只是經濟問題,也是倫理問題、屬靈問題。律法書多處要求保障和幫助窮人;先知書多處譴責對窮人的欺壓;福音書指出服侍各類窮困人士就是服侍人子(太二十五31-36),而耶穌的使命包括傳福音給窮人(路四16-21)。也許基督徒跟其他人一樣感到無奈,但我們因著信仰,仍應積極地以各種策略回應貧窮和貧富兩極化。

一、 檢討資源運用:耶穌把生命豁出去,服侍他人,彰顯天國。經濟不景下,一些教會變得更內向,未有具體回應時局,與貧苦大眾同舟共濟。有些教會仍願意花錢在聯誼、慶典、添置器材等方面,但在扶貧方面卻顯得斤斤計較。教會宜檢討資源分配,重整事工優次,更積極進取地運用和籌募慈惠奉獻(而不是缺乏信心地量入為出),以服侍更多窮人,以具體行動見證天國福音。

二、 信徒彼此分享:牧者、長執、導師等可鼓勵和引導弟兄姊妹組合起來,機動地(而非制度化地)關懷和幫助他們所認識的、生活有困難的肢體,包括提供金錢援助、協助照顧子女等。在提倡個人主義和交易原則的香港社會,教會更應強調彼此分享和恩典原則:有餘的要明白財富是恩典,他們只是管家,要與他人分享;窮乏的要學習接受恩惠,因為上帝家裡的人應互相補足。

三、 發展社區經濟:教會可提供各種資源,特別是具各種經驗或專業的人手,以及社區關係網絡,結合教會的社會服務單位,協助較貧窮社區或社群發展互助式微型經濟(例如組織貧困人士成立合作社、提供互助託兒服務、協助照顧長者等)。特首施政報告提及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正為加強社區互助而設,教會可積極善用。

四、 履行先知言責:盼望天國降臨的教會,不可完全認同任何制度或主義;特別是全球資本主義的發展助長貧富兩極化,教會更應密切監察,並批判不公義的情況(如部分銀行歧視弱勢存戶、一些跨國企業在港賺取龐大利潤卻只繳納不成比例的稅款)。同時,教會亦應捍衛真理,揭露和質疑欺壓窮人、助長貧富兩極化的虛謊論述(如聲稱貧窮皆因懶惰、貧富懸殊無可避免、經濟發展必會惠及窮人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