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跳樓者有誰憐


1943 期(2001 年 11 月 18 日)
◎ 交流點 ◎ 徐濟時(宣道會香港區聯會研究及培訓主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無論透過實際的數字或媒體的報道,今年香港的自殺情況不單惡化,更令社會生態亮起紅燈。政府只可以做到「事後應付」,教會應能夠做到「事前預防」,因為我們所擁有的基督之愛本質上是一種捨命的愛。棄命的人遇上捨命的人,必受感於人間有愛,命不該絕。當然,以上所言只是理論下的邏輯推理。

  然而,香港不少教會面對一則又一則的自殺新聞,恐怕只以「幫唔到咁多」,嘆完一口又一口的氣後,繼續忙我們「五十年不變」的教會事奉。只怕久而久之,我們已顯得無動於衷,愛心變化石,只供人鑑賞。

  今天香港教會及其社會服務機構所擁有的龐大資源,絕對可以有力地傾出我們的愛於困苦者的心窩,尤其是近年湧現不少關注貧苦大眾的福音機構發起眾多的扶貧事工,確是挽回了不少站在生死邊緣的人士,深盼我們繼續付出。或許有部分教牧憂慮做扶貧事工是「有蝕無賺」,不宜做得太多,尤其在經濟衰退的今天,更易於掀起信徒的抗拒情緒。結果,我們就只能在小信小做中產生小小的影響力,未能震動民心,服於基督大愛。

  普林斯頓大學的社會學教授Rodney Stark對初期教會這群以基層為主的信徒。如何能在屢受逼迫的弱勢環境下,竟能「神蹟地」將強大的羅馬帝國扭轉,深感興趣;經深入研究後,他發現公元一六五年及二五一年在帝國境內發生的瘟疫是轉捩點。這兩次災難每次都導致三分一國民死亡,而當親人都避開,甚至遺棄高度傳染的病人時,基督徒卻冒死留下,服事垂死的人;這種捨命式「愛你的仇敵」的偉大打動了國人的心,不好意思再逼迫基督徒下去。愛的爆炸力折服了心硬的人,大批羅馬人歸信基督,至終更走上以基督教為國教之路。這就是「愛能產生神蹟」的最佳例證。

  當下社會自殺的心靈頻現,豈不是提醒教會不要再空談愛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