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機構


1938 期(2001 年 10 月 14 日)
◎ 市井心靈 ◎ 劉國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個身體是由好些肢體構成的,而每一個肢體有它不同的功用。同樣,雖然我們有很多人,我們在基督裡成為一個身體,互相聯絡,構成身體不同的部分。所以,我們要好好地運用上帝給我們的不同恩賜,做所應該做的。(羅十二4~6)

  這幾節經文談及基督徒群體。

  基督教機構(以下簡稱「機構」)既是基督徒群體,亦是在市井中,一個有組織的工作及生產機構,加入機構的人既是僱員,亦彼此互為肢體,這兩重身分不一定互相排斥,但卻不易調和。

  我相信,正因為使徒保羅有真正強者的自信,看到肢體配搭的圖像,不單是為了分工合作的效益,更不是基於「人多好辦事」,而是看到基督徒配搭事奉,是一個「生命聯絡生命」的圖像。

  用我們慣常的語言,我把「互相聯絡作肢體」(和合本, individually members ONE OF ANOTHER, RSV)解讀為「彼此委身」:別人的生死榮辱都與自己有關,但在分工仔細,科層界分清楚的傳統行政關係裡,這是很難植根的理念,人們都傾向「這不是我部門的事」、「這不是我的職責」、「我不大清楚其他人在做甚麼」、「我不想花力氣去尋找共識」、「我對於與人的人際關係感到很疲乏」。在現實世界中,總會遇上不願與人連結的生命,也會遇到不喜歡隊工配搭的人,當然,要大家共同擁有一套信念,並付諸實踐,也極不容易。當好像前無去路之際,開始咀嚼保羅在十二章一節及三節的話:「既然上帝這樣憐恤我們」(by the mercies of God, RSV),「憑著上帝給我的恩惠」( by the grace given to me, RSV),深覺一個群體的融合全在乎上主的恩典,在既是群體,亦是生產機構兩重身分之間的拉扯,也全在乎上主的恩典。

  在基督教機構的圈子,以不同身分度過了近二十年歲月,看過不少群體生命肢離破碎,難於整合;也常遇到叫人慨嘆的圖畫:抓住「生命聯絡生命」(註)中所期盼的寬容、接納,卻逃避互相聯絡作肢體,所蘊含對別個生命、以至整個群體的承託、責任和付出。

  再細看這幾節經文,看到建立團隊(team building)、補位(covering)、合作領導(synergetic leadership)、關係的管理(relational management)躍然其間。

  註:生命聯絡生命:We belong to all the other,by the mercies and the grace of God.。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非凡聖誕】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