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讓我們以「愛」彼此相待


1916 期(2001 年 5 月 13 日)
◎ 交流點 ◎ 植柏燊(聖公會諸聖堂堂議長)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個赤貧家庭的悲劇,給我們社會一個反省的機會。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商業大都會,經濟發達,財富儲備世界前三名,竟會發生這樣的事,雖然男事主自殺基於爛賭,但非不值得同情,我們豈能妄棄愛心,一點憐憫的心腸也沒有嗎?

  可幸赤貧家庭的孤兒寡婦仍未撫平喪親之痛,幸得熱心市民慰問及義助,暫緩他們困局,重燃人間情愛,頓感人生有希望,並決心撫育稚子成人。最令我們不解的,卻是社會福利署長在電視新聞鏡頭前指摘傳媒,不能以誇張手法報道,大事渲染,使人以為社會無情,充滿暴戾及消極。

  我請社會福利署長細心想想,社會福利署是有責任即時為市民扶危解困的,當報章報道青衣長康村一個赤貧五口之家七元食三餐、吃貓魚過日的慘況。這是事實寫照,社署卻因為假期沒有立即援助,這實是僵化的官僚行為,濟貧如救火,這是燃眉之急,中風老伯尚有即時行動,社署不及早提供協助,反譴責傳媒,真令人百思不知其解。

  「救弱扶危」、「拔力相助」、「愛護鄰舍」是今日社會所應提倡的公德,基督信徒更應身體力行,耶穌來世最為他人設想,祂關心窮人;同情稅吏;體恤猶大;原諒彼得。祂不但拯救人的靈魂,也關懷人的肉體和精神需要,祂使瘸子能走;瞎子能見,五餅二魚吃飽五千人。我們豈能不去關懷我們的鄰舍呢?

  從這一事件中,更啟示我們去關注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香港經濟的增長似乎並未紓解貧窮問題,相反更逐漸增大了貧富的短差,如不積極協助就業及解決貧富懸殊問題,我恐怕因失業而自殺的事件可能會急劇上升,製造更多的社會悲劇。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神學生講場】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