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雜憶


1908 期(2001 年 3 月 18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說,母親送他日記簿,助他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間接助他走上寫作之路。

  寫日記確是好習慣,不說幫助思考反省的好處,單從寫作來看,每天寫日記就是最好的寫作鍛鍊。因為每天寫,自然要動腦筋選題材,這對寫作材料的發掘很有幫助。

  小學四五年級左右,中文老師規定要每天寫日記,對我們這些沒有甚麼生活變化的小學生,實在沒甚麼值得記下來,但老師又不准以這樣作開頭:「今天一早起床,刷牙洗臉......」於是,天天只好挖空心思找材料。

  記得有一天,實在沒事可寫,於是我把剛學會的唐詩「金縷衣」抄下來:「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好花堪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然後大發議論,說甚麼要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免得將來老大一事無成徒悲傷。其實所議者不過是拾人牙遺。

  結果,翌日老師派簿,大讚我寫得好,言之有物,當時的飄飄然到如今仍清楚記得,寫作興趣的種子,也從那時起悄悄埋在童稚的心靈裡。

  可真正養成寫日記習慣還得感謝姊姊。十二歲那年,姊姊無端送我一本日記簿,那是一本藍色絹面的日記本,很有書卷味,我在日記本子端端正正地寫下了第一篇老師規定以外的日記。

  寫日記的習慣,就從那藍絹面日記本子開始了,一直寫到師範畢業,才因教學工作繁忙而停止,即使到現在,如果有心事,有煩惱,我還會寫些「偶記」。

  向日記傾訴心事是最安全的,寫完了日記,也就整理了思緒,因此,寫日記助我平安度過強說愁的青歲月,同時助我養成思考反省的習慣,也養成了寫作的興趣。

  想起來,姊姊送的日記本,原來是一份最好的啟蒙禮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溪水旁】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貞潔有道】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