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敬師


1881 期(2000 年 9 月 10 日)
◎ 如情未了 ◎ 李碧如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又是每年一度的「敬師日」,九月十日是特區政府一廂情願的「好心」之作。可惜日子選擇不從實際出發,所以「敬師」只能徒具虛名。

  「敬師」當然受老師歡迎,有哪一位老師不渴望自己是化雨的春風,能無聲潤物?可是安排敬師日在九月十日卻顯然外行。九月剛開課,班主任多半接手新的一班學生,學生面對的是一位新班主任,師生都在摸索認識階段,彼此還未建立關係,「敬」從何來?

  何況,九月開課,排山倒海來的是數不清的開學雜務:車船津貼、學生資料更新、新學年事務安排、並且要依進度開始教書......如以漫畫表達,老師們大概都是頭頂冒煙、七手八臂,敬師?乖乖,根本無暇兼顧。

  談敬師,首先要思考的自然是,老師,究竟是以教書抑以教人為先?

  千多年前,唐朝韓愈已在「師說」指出,若老師只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算不上是傳道,更談不上解惑,因為這是「小學而大遺」。換言之,老師最大責任在協助學生解惑,是教人,而不單是知識傳授的教書。

  美國暢銷書《相約星期二》,紀錄的便是一位以解惑為己任的老師。作者每個星期二飛七百英里,去見罹患絕症,瀕臨死亡的老師莫里,去上課,上老師以生命為教材的課。十四節課的課題包括了死亡、恐懼、衰老、婚姻......這位以「一位終身的教師」為墓誌銘的老師,以生命告訴我們,怎樣的老師會得怎樣的尊敬。

  社會急劇變遷,出現許多問題家庭,因而產生許多問題學生,對他們而言,知識傳授遠不如愛和關懷來得實際。所以,若教育不以人為中心,尤其是以受教育的孩子為中心,那一切便是徒然。

  因此,在思考「敬師」的同時,更應考慮的是「愛生」,愛生敬師並行,那才是真正的敬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