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遺在遠


1881 期(2000 年 9 月 10 日)
◎ 餘暉集 ◎ 安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我的家,近來在日常的生活中,添加了幾椿小細節,不過這不只是我家僅有,就以香港這彈丸之地,少說也有千家萬戶。本來大家原是漫不經意的,可是到了自己的親自經歷,這才領會到-原來如此,最少也得會持續一段短時光,要說的是:

  一、早、晚看電視台的天氣報告,留心在意的注意到另外一個遙遠的倫敦、溫度和氣候。

  二、晚睡、早起,看看時鐘或電台報時,也不期然的倒算七個小時,比較比較,忖想在倫敦那小娃兒正在做甚麼。

  三、偶然用麵包做早餐,又想到小娃兒天天在啃麵包。

  四、五、六......

  這不只是老伴和女兒家裡事,而我自己從小到老,背起書包拿起行李就邁步出門的自以為「壯漢」,到如今也陪着他們一同在嘀咕。說將起來就是那麼簡單:「所愛的在那裡?心也在那裡!」這是倫常天性,在人際間是少不了的,不然的話,那裡是個家。

  這也是一般遊子的經驗,連我自己也一聲慚愧,童稚時出門遊庠,如今說是出外求學,起程之時是豪氣干雲的。事先要忙甚至忙到亂的,都是和同輩們是大羣小淘氣們殷殷道別啦,茶會饑行啦,互寓記念冊啦,送點小玩意啦,忙個不亦樂乎,連爸、媽親家人,幾乎忘掉了。不要緊,一踏上征途,在輪船、航機上,前後左右盡是陌生人,到達異地(我從沒有出洋留學,來來去去就在咱的祖國),從未素識,入到宿舍,進到課室,彼此你眼望我眼。飯堂用膳全不像媽媽烹煮的味兒,洗濯衣物,暗裡叫苦,到這時候,才想起家來。一衣一物和往事縈懷,隱約聽到爸媽喚兒聲,如此這般,立志好好讀書,以報親恩。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