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
孝父、為父、愛天父


1879 期(2000 年 8 月 27 日)
◎ 文林 ◎ 陳耀南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一、孝敬世間父

  中國儒家思想,非常重視倫常,宣揚孝道。所謂人倫當然開始於夫婦:沒有男女的結合,就根本沒有人類;不過,人類的延續,卻靠賴代代相傳的親子之愛。所謂「虎毒不食兒」,連三文魚都懂得掙扎逆流而上,在力盡而死之前,產卵於自己當日出生之地,讓下一代可以順流而下,比較容易生存、成長。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更除了「為子孫作馬牛」的動物本能之外,還有感思報本的自覺,這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也就是我們基督徒所相信的:「上帝照自己形像造人」的其中一個意義所在。我們可以說:「父慈」是動物的普遍本能,這本能起碼不應當受到受惠者懲罰:「子孝」是人類的特殊本性,沒有了這個特性,人就立即與禽獸無別。試想:一個人如果連生我養我的父母都不親愛,不懷念,對疏遠得多的其他人物,能有真正的、長久的情愛嗎?《禮記、大學》所謂:「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父子有親」一個環節,便被尊為五倫之首。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社會是家庭的擴大,總要講究「領導」與「服從」、「典範」與「學習」,於是,「君父」便與「臣子」對等,「忠臣」便與「孝子」並論。所謂「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謂「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實在有一定的道理。

  一定的道理變成違反天理的吃人禮教,就因為更大的道理是人性軟弱。上世紀初,基督徒歷史大師艾克頓勳爵總結古今社會的變化,得到一個金科玉律,就是:「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徹底腐敗」。一個七情六慾的血肉之軀,一旦做了羣臣蟻民三呼萬歲的專制帝王,做了妻妾兒女仰賴衣食的獨裁家長,不知道敬畏上帝,缺乏了制衡力量,必然任性胡為、妄自尊大。皇帝被擬為神佛,被稱為天子,而一家之中,最高的男性尊長,就「閉起門做皇帝。」我們愈多讀歷史,就愈明白:不忠不孝固然可以是罪惡,愚忠愚孝同樣可以累己累人,導致很大的痛苦。-譬如千多年來民間所謂「廿四孝」,其中的幾項,甚麼「恣蚊飽血」、「臥冰求鯉」、「郭巨埋兒」等等,就十分不近人情,愚昧荒謬。寔揚這樣的孝道,只有引起相反的效果。至於古人所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恐怕現代連做父母的稍肯自己檢討,都不敢相信了。

  聖經同樣宣揚孝道。摩西十誡,在「人對神」和「人對人」兩組之間,承上接下的便是第五誡:「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二十12),使徒保羅指出:「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他宣達上帝的訊息:「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至於「作父親的」,也「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1-4),我們注意:同樣是講「父慈子孝」,多了「在主裡」、「照着主的教訓和警戒」。

  幾個明確宣示的字,就是神的話語與中國的聖賢之教不同,並且正正可以成全中華文化的地方。

  中國人、希伯來人,都講孝道。事實上,世界各國文化,只要稱得上「文化」兩字,相信沒有不講人際關係和諧,沒有不講顧念他人的,所以也沒有不講孝道的:因為仁愛就要從身邊親近的人做起,就要從回報於我有恩的人做起。中國古代常常講「以孝治天下」,譬如偉大到至今還有「漢人」、「漢文」、「漢字」、「漢語」等名詞的漢朝,歷代皇帝的諡號,便都加有「孝」字,後來北魏統一北方,也是如此。中文這個「孝」字很有意思:上面是「老」字的簡寫,下面是個「子」字。子女一天天長大,養育辛勞的父母就一天天衰老,老到走不動,兒子就背起他,回過來奉養他,這就是孝道,這就是人類有別於禽獸之處,也就是人性之中、上帝之愛的影子。聖經說:「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裡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約壹四12)-回報父母之愛,不就是「彼此相愛」的好開始嗎?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一至四十節:基督復活,義人蒙受永生的賜福,因為他們對弟兄中最小的一個供給了他的衣食住行,救濟了他的貧困疾苦,這一切就等於作在基督也就是上帝的身上了-難道生我養我撫我育我的父母比不上「弟兄中最小的一個」嗎?

  還有重要的一點:中國古語說:「人誰無過」,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都有軟弱,父母也是凡人,外人也會體諒他同情他,幫助他,何況受他恩蒙愛受的子女呢?我們做子女的,自己又何嘗不時時犯錯,時時得到原諒呢?撒母耳記下十五至十九章,大衛王的兒子押沙龍謀朝篡位,與父親兵戎相見,最後又長又密的頭髮纏住樹枝,結果被約押刺死。大衛王接到軍事情報,第一句就問「少年人押沙龍平安不平安」,知道他死了,就傷心痛哭,一面走一面說:「我兒押沙龍啊!我兒!我兒押沙龍!我恨不得替你死!押沙龍啊!我兒!我兒!甚至蒙着臉,大聲哭號。」路加福音十五章十一至三十二節那個著名的浪子回頭故事,特別是二十至二十四節:浪子準備了一番道歉的話,正要向父親求助,相離還遠,父親一見到就跑過去抱着兒子,也不等他背誦完認罪的話,便呼叫僕人,把上好的袍子、又戒指、又鞋子,都趕快拿出來給他穿,快快宰了肥牛犢大家吃喝快樂,因為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從這節比喻,我們當然可以知道世人認罪悔改,天父是何等喜樂,不過也很真實地描寫世間所謂「老牛舐犢」的父愛。《紅樓夢》第一回有首《好了歌》,最後四句: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常見的情況是:子女只要稍為認錯,甚至不必認出聲,只要由衷叫一聲「爸爸」,那可憐的老牛就熱淚縱橫,甚麼都不計較了!我們做子女的,還可以昧着良心,還可以不記得他提捧負的種種恩義嗎?

  (二之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