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在人心中~在香港書展講座中的思緒


1879 期(2000 年 8 月 27 日)
◎ 文林 ◎ 胡漢瑤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快樂是在人的心中。」在香港書展講座中得此領會,倒也不虛度時光。

  剛從加國返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在書展會場內舉辦「從花生漫畫與兒童文學中尋找快樂」。演講者是資深出版人吳思源先生,資深編輯作家文蘭芳女士,以及兒童書籍編輯陳潔心小姐。講題與講者都向我散發着吸力,令我撇下安排中事,興致勃勃地靜坐聽眾席上。

  演講會自始至終都令我全神貫注。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已有快樂學說。吳思源先生開場白的頭一句話帶出了演講會的主題。文蘭芳女士分享了從花生漫畫中找到的快樂之道,最觸動我神經的是提到在微笑中諒解。花生漫畫中展示了人們對他人心裡話的回應像帶着刺的箭,當事人卻以灑脫的態度潤澤了傷痕,不失內心的快樂。

  隨之,陳潔心小姐帶領我們進入兒童文學領域,在溫馨的童話中探尋快樂的根源。她以安徒生的《蠟燭》為例:富貴人家中的一支蠟燭,連同馬鈴薯送與一戶窮困之家。那蠟燭正在慨嘆豪宅風光不復見之際,看到貧家分嚐馬鈴薯的喜悅,不期然地生起了樂趣。陳小姐認為,這是苦中作樂的例子。她提及的一首小四學生作的詩,很難忘卻:「我們去捉魚,河裡沒有魚。」這是掃興事。但小詩人竟然寫下了快樂的心境:「我們變了魚,捉來捉去。」在不順境中,營造出「自得其樂」的心態。這小小的心靈多麼可愛!

  勾起我思緒的是吳先生的總結性回應。他提出了引人深思的問題:快樂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決定快樂的因素是自因還是他因?是心境還是環境?然後,吳先生與聽眾分享了他的卓見。

  依循吳先生提示的思路,搜索枯腸,我領會到快樂是在人的心中;是來自內心對人和事的態度與感受。

  

快樂是心靈的感覺,非環境或物質所決定。

  在吳思源改編的《史諾比教你做個有情人》一書中,有此雋語:「心靈的自足,環境不能剝奪。」(P.51)

  七十年代中期,愈來愈多的快樂學家探討快樂的心理活動,發現人腦中掌管快樂感覺的部分雖然易受物質刺激,如酒精等;但吸收物質引起的快感有如曇花一現,過後反而更感空虛與失落。

  

接納的喜悅

  《花生漫畫》中的史諾比曾想:我們中間有些生來是狗,而有些生來是人......這件事似乎很不公平......為甚麼我是那幸運兒呢?在《史諾比教你做個有情人》中,有此雋語:「無論如何,我們都是上帝的寵兒。」(P.52)的確神創造萬物都有美意,甘心接納神賜的角色,自然會心安理得,喜樂滿懷;即使在最艱難的困境,也處之泰然。文女士在演講中引用到的漫畫,是露西、拉納斯向史諾比大喊:水災、火災、饑荒、毀滅、失敗、絕望。只見史諾比仍有怡然自得、施施然漫舞。那灑脫的神態真美,真有把牠摟在懷裡的衝動。我想:倘若我們面對困境也能輕歌漫舞,快樂還能溜走嗎?

  

凡事謝恩,快樂持久

  有心理學家說:人人都有一把快樂之鑰,看你能否開啟快樂之門。感謝上帝有此恩賜。依我體驗,細心體會日常微小的事物,時刻聯想到上帝的恩賜,不忘謝恩,快樂就會久留。正如詩所抒發的情懷:「神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詩三十11)「我的心靠神快樂。」(賽六十一10)我在不斷地學習凡事謝恩的功課,天天操練,至今尚能保持那持久之快樂。

  感謝神讓我及時趕上參加「從花生漫畫與兒童文學中尋找快樂」講座。更感謝幾位講者給我的啟迪,引發我對上帝的深層的愛。但願人人都能活用上帝所賜之快樂之鑰,開啟快樂之庫,從父神的恩典中活出彩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探病錦囊】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