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家長問我怎樣可以幫他的孩子有心靈的快樂。她的詢問使我瞬間想起她已帶給兒子不少世間可尋找到的幸福,從她的慈祥臉容,我猜她是一個盡心盡力去愛孩子的母親,也許在我的教育主日講章中,提出「教育」不應只是提供賺錢能力和為家庭成員提昇富裕環境,來促進垂直流動社會階梯,在人生的豐盛裏,以上都是次要的價值;教育的崇高價值是把孩子的智慧啟發到生命的追尋,基督教學校的教育是在「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其他的已變成生存下去的附帶需要而已。
我鼓勵這位母親為孩子物識心靈的栽培環境,如果家裏沒有這種了解人生的訊息資源,可以與孩子到教會找合適的團體參加,教會裏有不同年齡的信徒,故有很大機會可以成為孩子的溝通對象,然後便有發展友情使最後孩子產生歸屬感的機會。
當然,更可預期孩子會因信了耶穌後,成為一個有喜樂的青年人!
我在回答時留意周圍的家長很多已拿著筆寫下以上的意思,那種虛心的態度使我驚訝。今天的教會事工似乎從這家長的發問裏取得一個線索—我們缺乏雙向的聚會,並且需要比傳統的單向講座式的佈道會要大量「輸入」這種軟性的答問會。
原來家長帶著「我該怎樣愛我的兒女使他們內心平安的方法是甚麼我怎樣可以使他們長久快樂。」
現今做家長常帶有一個悲觀的假設,壓迫感極大的學制和這種人與人競爭氣氛強勁的社會,終會把自己心愛的兒女折磨至身心受創。故此,子女的心靈是否可抵抗這種巨大的人生挑戰,實屬莫大的疑問!
何處尋找心靈的保護?非金錢力量可以解決的問題。這位家長正帶給我們佈道工作的啟發,這將會是一個心門開放的時機—把握由家長角色入手的福音聚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癌病答客問】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溪水旁】
【教會圖說】
【貞潔有道】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