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釋對談(二)
緣起與創造


1812 期(1999 年 5 月 16 日)
◎ 古道今詮 ◎ 吳宗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集諦所述的內容是佛教的本體宇宙論(猶如苦諦是佛教的存在現象論一般),也是佛教較為抽象的部分。所謂「集」,即結集或招集生起現實苦果的真實原因。究竟世界為何會有苦惱?為何會遷流無常?集諦所涵蓋的內容,便是嘗試解釋這些問題的哲理。

  佛教認為宇宙的出現,乃因緣合而生起的幻象,背後主因和動力是無明,客觀存在的律是業報輪迴的力量。當條件充足,宇宙便呈顯形成;當條件離散,宇宙便消失灰滅。由古至今,宇宙已有無數更迭,不斷在經歷「成、全、壞、空」的無盡過程。這是宇宙之縱(時間)的分析。

  另一方面,佛教將宇宙劃分成三十三種不同的存在境域:(一)四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及阿修羅道);(二)七善道(人道及天道中之欲界六天-上述為修善者之居所);(三)有色界四層靜慮處十八天-這是梵天和諸神的世界;(四)無色界四天-這是了斷生死上品聖人之居所。這是宇宙之橫(空間)的分析。

  上述佛教對於時空之演繹,目的不外乎令人感到宇宙廣漠無垠、變化萬千,因此相比下,人的存在是渺少無常,進而帶出「破除我執、了斷生死、四大皆空及看破紅塵」等宗教性情操和信念。

  基督教卻認為時空的出現,是神在永恆中「從無生有」(Creatio Ex Nihilo)的創造。現存的宇宙是有始有終及有所局限,並不永恆;宇宙也非經歷多次生滅,乃是神一次的創造,但仍屬真實的存在。基督教的創造論叫人肯定物質宇宙。雖然它只是乘載人類、歷史和文明邁向新天新地的過渡工具,將來會有新的宇宙取代舊有的,但現今仍是我們的家,因此每一代的人都從神承擔有管理宇宙的責任。

  宇宙雖然廣漠,有否其他星際文明存在,我們現時不知道;但所知道的,就是神除了創造物界存在,亦創造了靈界存在-服役和墮落的天使。最重要的,還是聖經肯定了神創造之目的是以人為本。在啟示中;我們看見整個救恩歷史是以人的救贖作為軸心。基督教的宇宙觀一方面叫人肯定現世之責任,另一方面叫人認識宇宙一切存有均受造物,而神才是創造主,故當謙卑下來,讓神重掌宇宙萬有和歷史文化的主權。

  佛教的輪迴觀念是無法證明的,但可以用十二因緣法之三世兩重因果來作說明。人生歷程可解釋如下:(一)前世二因-無明、行;(二)現世五果-識、名色、六入、觸、受;(三)現世三因-愛、取、有;(四)來世二果-生及老死。業報輪迴觀念,是佛教相信天龍八部及大千世界存在之基礎,也說明了宇宙流轉及煩惱無盡之原因。十二因緣只詳細描述了業力報應在人身上之具體歷程,但對於無明和業力如何會存在一問題,仍缺乏終極性的解釋。由於相信前世因果今生承受之故,現世生活便常感困惑;家中貓狗可能是前世親友或是仇敵,而家中親人則可能是前世寵物受虐或是仇敵欠債,今生投胎報應討償。於是一個佛教的大家庭,可能成為人畜鬼大混雜,恩怨情仇和利害衝突的決鬥場所。

  有關宇宙的構成,佛教認為是由「地、水、風、火」四種元素組成;而人本身是無實質的自我,乃由「五蘊」撮合而成。蘊是積聚之意,包括物質(色)和精神(心)成素五種:色、受、想、行、識。如此地將人和宇宙離析解構,其目的不外乎叫人因照「五蘊皆空」及「四大皆空」而有所覺悟。

  基督教卻認為人在受造界中具有最高的尊嚴和價值,因神是按其形像樣式造人,目的是要人與祂分享其創造的榮耀,共同治理宇宙。雖然人因犯罪污染了自己和宇宙,但藉著神的救贖,人仍然能得著永恆的生命,進入榮耀的新天地,與神永遠地同在。換言之,人是具有永恆實質的,宇宙也必能更新持續,原因是這位自有永有及創始成終的神,會成為這一切的保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年代】

【教會圖說】

【牧養心聲】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古道今詮】

【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