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中秋多面睇


3082 期(2023 年 9 月 17 日)
◎ 天地人和 ◎ 林慧琪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文:林慧琪

圖:林慧琪、網上圖片

  中秋節除了人月兩團圓,還伴隨許多美食,能讓我們一探色彩繽紛的大自然,思考我們能怎樣與環境共融過節。

天地篇
水果百科

  中秋節的應節水果五花八門,如楊桃和柚子,還有梨和葡萄。大家可有想過它們的外觀結構與味道如此大不同?

  

果實不單是食物

  植物的基本結構除了根、莖和葉,也有為傳宗接代而出現的花與果實。在上主的設計裏、各種植物在花朵變成果實的過程各施各法,或以鮮艷顏色吸引眼球,或是提供美味果肉給動物協助傳播種子。

果實分類多精彩

  若想簡單分類,按果皮質地可分為肉果和乾果。我們常吃的水果以肉果為主,如:

  漿果:外果皮是一層薄表皮,果肉柔軟多汁無核,如:番茄、蓮霧、芭蕉、楊桃、木瓜等。

  柑果:像柚、橙、柑、桔、檸檬,酸甜多汁的「果肉」部分是內果皮裏(包裹瓢囊的薄膜)的內側細胞特化,並向內延伸成為汁囊!每一瓢囊內含數粒種子。外果皮含豐富油胞令果皮有獨特香味。

  核果:一般有一層薄外皮,果肉結實多汁、中間有一顆堅硬的種子,如桃、梅等。

  仁果:又名李果,果實中心的內果皮形成角質層包裹數粒種子,如蘋果、水梨和枇杷。

  然而我們熟悉的水果,有不少其實是「假果」!分類上「真果」是整個果實由花朵雌蕊下的子房獨立發展出來,假果則由子房加上花的其他部分(花萼、花被、花軸等)形成如蘋果、梨等;有萼和花萼參與的如草莓,果實大都是增大自花托成肉質,所以草莓表面那些小點才是真正的果實 (屬於瘦果),種子在裏面。

  從外觀上還可以分成單果和複果。單果就是「一個」獨立果實,而複果再分為「聚花果」,即來自一朵花內很多子房變成的果實,如黑莓和紅莓/紅桑子。而「聚合果」由一堆有單一子房的花結成的果實聚在一起如菠蘿和鳳梨。

每種水果的獨一無二

  走進水果的分類世界,上主讓看起來差不多的果實有完全不同的結構,令人驚訝。不少植物有季節性,一年才開一次花,結一次果,按品種與氣候的配搭,所以夏天本地有芒果、荔枝、龍眼,就算像榴蓮這類熱帶水果,也不代表會全年結果。

共同協作的美味

  植物的果實只是用來成全種子傳播而「犧牲」的部分,所以成本效益角度野生水果的果肉一般不多。今天我們常見的水果有厚果肉、高甜度和無核品種,全是經過農夫千百年來的選擇和培育,還有近代農業科技的育種技術而出現。

  色彩繽粉令人垂涎欲滴的水果,是上主的美學與人類的農業技術協作而成,適逢中秋佳節,除了欣賞月亮之美,還可察看飯桌上有上主設計的有趣意念,並滿心感謝大地的供應。近年天災頻繁,農作物失收機會增加,也願我們不忘記念受造世界的安好。


  

人和篇
迎月的生活提案

  月餅是中秋傳統過節必備食物,由經典的蓮蓉及蛋黃、金華火腿和五仁餡料,到近年各式各樣的新口味,不免為了應節或包裝精美而購買。然而,不論是巿民購買過量,還是商家過量生產,中秋過後總有大量月餅被棄置。趁着還有兩星期才中秋節,今期為各位介紹一個關顧造物世界的迎月生活提案,有助我們處理過時過節的剩食。

廢物管理架構 waste hierarchy

  在香港,把過剩/用後的東西回收仿似是「垃圾」的「環保選項」。昔日提倡環保生活經常談3R——Reduce(減少)、Reuse(重用)和Recycle(循環再造),來到近年已演化為 7R :

  Refuse:拒絕,又稱Avoid 避免,由一開始就不讓物品產生;

  Reduce:減少使用;

  Reuse:重用;

  Re-gift:轉贈;

  Repair:維修;

  Recycle:循環再造、可再細分為「upcycle」升級再造,即製成其他可用的物品,和「downcycle」,即提取其原材料再重新製造其他物品;

  Recover 提取能量,如回收後用來發電。

  這些「R」不是隨機出現,而是有「方向性」,顯示考慮時的優次:

  上主設計的世界裏沒有垃圾,只有錯配的資源。也許我們可稱這個生活提案的思考框架為「資源處理」比較貼切。

月餅的思考練習

  利用上述的資源處理框架,我們可以檢視「中秋吃月餅」這項傳統的運作,有沒有空間運作得對環境友善一點:

  先檢視源頭。中秋月餅除了自家購買,也不時源自送禮/收禮。自家購買尚可控制數量,過節送禮卻是社會的傳統禮數,若收到不合口味或因健康理由無法多吃的月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反倒浪費了送禮者的心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送禮前先問一問對方意向,加以配合,送禮就能悅人而不浪費。

  繼而是產品檢視。坊間賣的月餅多是盒裝發售,外盒以金屬盒或紙盒為主,或附以緞帶等裝飾物料。一盒數個月餅,有獨立包裝,味道重複。除了月餅還可能提供膠刀及防腐劑。月餅的包裝物料只有回收一途?還是可以直接重用和轉變用途?不過,這樣也難以處理年復年產生的新包裝物料,仍會出現過剩的閒置資源。

  最後是剩食處理。家中出現過量月餅,不論勉強吃掉還是丟掉,均浪費了大地的美味供應,還有造餅師傅的心思,實在可惜。此時,轉贈是最好的選擇。聖經教導我們要顧念我們的鄰舍。在中秋前送出月餅,讓有需要的朋友不是在節慶後替我們「處理剩食」,而是一起享受佳節的歡樂。

  

回歸日常的操練

  一年一度的節慶,多花點心思慶祝,與相親的人共聚,是美好的時光。當我們願意Re-think 重新思考,就能打破現有的生活慣性,讓環境共享美好。思考故然要練習,行動也許才是最難的第一步。若我們可以早作準備,減少浪費,為地球多出一分力。不管做到多少,上主會看到我們在限制中的盡力,衪必使用,因衪對所造的萬物的愛,從沒變改。

  [作者為基督教自然保育及環保組織「生命草」同工]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十架信息亮街景】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生活迴響】

【窮遊世界學無窮】

【讀者投稿】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