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盛人生—參與人生


3045 期(2023 年 1 月 1 日)
◎ 生命教育 ◎ 龔立人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只追求幸福人生不會使我們滿足,因為一個煩惱的人比一隻幸福的豬可能更美好。當然,我們不否認有些人滿足成為「港豬」,只關心物質生活和個人享受。所以豐盛人生要有實際參與人生的面向。

  參與人生不只是認識、培養和發揮個人潛能,也要培養德性。沒有培養德性的參與人生可以是自私的,甚至選擇損人利己。培養德性,因為這是生命的召命,即人之為人的意義。然而,沒有認識、培養和發揮個人潛能的德性培養是抽象的和離地的。

  人需要甚麼德性?德性關乎人文精神,一種價值理性。簡單來說,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而且影響到物質文明建設。它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文化個性的核心內容;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文精神包括:(一)人本觀念,即人本位。人是社會的中心,人是衡量社會的尺度。(二)個人觀念,即承認和尊重個人的哲學觀念。(三)自由觀念,即政府的唯一宗旨是保護個人創造財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沒有人文精神為基礎的道德教育是危險的,因為學校離不開管治思維,而道德教育傾向道德主義。生命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需要在人文精神下進行。在這樣環境下,人才有空間認識、培養和實現他們的潛能,包括犯錯、越軌、不按期望成長等會被包容或原諒。近日《給十九歲的我》一劇正反映了該學校的人文精神。學生們的表現沒有如想像中積極和道德,學校師長也沒有想像中事事規管和執行紀律,反而學生被接納,並按他們的情況成長。這正是生命教育的基礎。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意象傳真】

【教會及機構短訊】

【牧心世情】

【珠峰南麓譯經記】

【生命教育】

【窮遊世界學無窮】

【聯會、教會及機構短訊】

【華人教會剪影】

【退休札記】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