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愛」,以「祈禱」事奉為心─專訪鄭心慈姑娘


2576 期(2014 年 1 月 5 日)
◎ 一個字一顆心 ◎ 採訪:古小雨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若用「巾幗不讓鬚眉」形容鄭心慈姑娘,實在貼切得很。年輕時為幫補家計,從事縫紉及設計服裝,所設計的童裝得到各地商家垂青,並開班教授學生。一九五五年,她從內地遷到香港與人合伙開設服裝公司,天父卻透過一個異象,讓她毅然放下生意,走進完全陌生的鑽石山廣蔭老人院事奉。在老人院事奉的十七年中,為增潤長者生活,她在院內成立老人互助委員會,先後開辦多個組別,為長者帶來多姿多采的生活,又與長者以祈禱見證神奇妙的預備。鄭姑娘在退休後,又以禱告為事奉,每日參與祈禱會,為家人親友守望,帶領親友信主。

出生於基督徒家庭

  鄭心慈姑娘今年八十六歲,於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九日在中山誕生,父親是南美洲華僑,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外公是中山沙溪金巴崙長老會長老,亦是響噹噹的匹頭(布匹)商家。鄭姑娘有一位兄長,兩兄妹自小在教會學校讀書。她很愛聽聖經故事,其好知己李素貞姊妹的母親林慕超是位傳道人,擅長講啟示錄。鄭姑娘約在十四歲,跟隨林傳道到澳門聽聖經,以及在澳門知用中學讀高一,因此認識了同班同學家住廣州的胡少棠,乃她後來的夫婿。在澳門約三年左右,適逢香港淪陷,她就離開澳門回到中山。

  在鄭姑娘的過去歲月,天父一直保守引領。她憶述,當年戰亂,很多華僑都不能寄錢回鄉。感恩的是,她的父親幾經轉折把錢先寄到澳門,由參加林慕超祈禱會的一名弟兄接收。因着哥哥是華僑子弟,又是男丁容易遭受綁架,因此她只有孤身跟隨一個基督徒水貨客,穿越澳門、中山兩地,大熱天時徒步經五桂山,把幾千元藏在大腿上,有驚無險經過一日一夜終於將救命錢帶回家。

具備管理設計天賦

  當時胡少棠因戰亂從澳門回到廣州,其父親透過照片看見鄭心慈姑娘,又認識鄭姑娘的外公與自己是同行,在匹頭生意上大有名聲,便積極撮合兒子及鄭姑娘的婚事。胡翁透過水貨客游說鄭姑娘到廣州的培英中學念書,後來鄭姑娘與母親便搬到廣州寄居在胡家,但沒有到培英中學讀書,而是在胡家店舖協助管理財務。到廣州不久後,鄭姑娘約在十八、九歲就與胡少棠結婚。

  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身為資本家的胡老先生受到批鬥,但鄭姑娘卻因管理人才出色,政府準備授勛她掛大紅花,最後鄭姑娘婉拒了,她認為一切都是天父的恩典。隨後,胡老先生便逃亡到香港,在香港永安街開了一家匹頭店鋪,及後鄭姑娘夫婦亦跟隨來港團聚。

  未到香港之前, 鄭姑娘無師自通地透過縫紉衣服幫補家計,甚至收學生教授縫紉,她設計的衣服得到本地商人垂青,甚至出口到外地。從哥哥的口中,知道香港大商店亦有出售她設計的童裝,她就來到香港。在一九五五年,抵埗香港,當時湊錢買了一部縫紉機幫補家計。其後她與別人合伙做時裝公司,生意也做得不錯。

神藉異象指引前路

  到了香港十二年左右,鄭姑娘可能因操勞過度,導致胃出血,大病了一場。當時孩子已長大,丈夫去了行船,家中生活無憂。在一個主日,她在家休養,鄭姑娘的母親和孩子都到教會崇拜。在午睡時,她夢見一個異象,天空吊下一個七彩玻璃瓶,裏面裝滿白色的東西。她好奇問,這是甚麼,有把溫柔聲音回答說:「這是世界上最潔白、最可愛的鹽。」她醒來,找不着任何人在家,就想起耶穌吩咐信徒要成為世界的光、世界的鹽。她把這異象告訴母親,母親便鼓勵她去老人院工作。原來其母親曾在鑽石山廣蔭老人院探望長者,她便跟隨母親到老人院視察環境。

  不久後,鄭姑娘在《基督教週報》看見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聘請鑽石山廣蔭老人院主任的廣告,她去應聘的翌日就開始上班。上任不久,她被差使動員遷院計畫,把九龍城寨廣蔭老人院的長者搬遷到鑽石山廣蔭老人院。鄭姑娘笑着說,當時兩院資深的主任梁潔慧姑娘、梁志超姑娘都未能勸服城寨院長者搬遷,而她也許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天父竟然讓她完成任務。這一段經歷,鄭姑娘畢生難忘,那時曾有城寨院的長者表示,就算用機關槍指着她也不會搬走。碰巧該院主任腳傷休病假,鄭姑娘就到城寨院替假二十多天,有如探子般乘機查察長者們不願意搬遷的原因,其中宋艷秋院友因曾捐了很多白銀與城寨院,可居住獨立房,所以最不想搬遷。

  當年城寨院用柴燒飯,稍微不慎就會把飯燒焦,三日有兩日要吃焦飯,鄭姑娘找來一塊大木,在木中心挖一個洞,用來蒸飯,就不會把飯燒焦,這讓長者感覺到鄭姑娘是真心關心他們。鄭姑娘告訴長者,若搬到鑽院就不用吃焦飯;在五樓居住,還可以看見飛機。隨後鄭姑娘邀請兩三個長者先去鑽院小住幾天,其中一個就是宋艷秋姊妹,當她知道鄭姑娘認識五旬節的胡七姑,上過對方的主日學,因此拉近了彼此的關係。鄭姑娘承諾,若宋姊妹願意搬去鑽院,同樣會提供一間獨立房給她。那兩三個長者在鑽院看見飛機十分開心,她們回去城寨院後就大肆宣揚,說在鑽院不用吃焦飯,可以看見飛機。宋姊妹也願意搬,其他人也願意搬了,就這樣完成了艱巨的搬遷任務。

凡事祈禱交託天父

  在一九六七年,鄭姑娘進入鑽院工作,除了照顧三百多人的膳食外,還要管理財務及工人等職務。據現時鑽院院長表示,鄭姑娘知人善任,最難得是真心待人,只有鼓勵沒有苛責,所以當年經由鄭姑娘聘請的工人,都是很忠心的,大部分都是工作到退休年齡。

  而鄭姑娘在老人院事奉的路上,也曾有掙扎的時候,其父親曾勸她離職,幫助丈夫的生意。她決定就算要離開,也要先祈禱交託天父。有一天,當她打開聖經,看見有張照片是小兒子買了新相機,為她拍的。照片放的那頁正是耶利米書七章,她看見一至三節記載:「你當站在耶和華殿的門口,在那裏宣傳這話說:你們進這些門敬拜耶和華的一切猶大人,當聽耶和華的話。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們改正行動作為,我就使你們在這地方仍然居住。」那張照片,她正站在鑽院門口前,她心中為之一震,認為這是天父對她說話,她決定要留下來。

大力改造長者生活

  在鄭姑娘的任期內,她有如好撒瑪利亞人那樣,看見就動了慈心,然後有所行動,她大大改善長者在老人院的生活。在院內創立老人互助委員會,設立了多個組別,讓院友的生活更添樂趣。其中設立了靈修組,負責帶領長者的靈修生活;生活組,幫忙料理長者的日常生活;編織組,長者編織圍巾,讓探訪者購買,所得金錢放進福利金中;縫紉組,鄭姑娘教導長者們縫紉睡衣、工人圍裙等東西;棉球組,幫助附近的聖母醫院領回棉花,弄成球狀,再送回聖母醫院,聖母醫院又回贈一些棉花球,以致老人院不用買棉花球。隨後又開辦了合作社,方便長者們購買日常用品。同時編排生活組的長者擔任合作社的義工。

  在老人院事奉中,鄭姑娘與長者們一齊經歷主的恩領,其中最深刻的是冰鮮雞事件,有長者要求不要吃冰鮮雞,要吃毛雞(新鮮雞),鄭姑娘就在老人院早會上,呼籲長者們祈禱。不久後,有位浸信會弟兄,捐了六千元給福利金,他們可以用這筆加菜錢,購買新鮮雞。此外,當年老人院使用油渣爐煮飯及燒熱水洗澡。因着鄰近的黃大仙護理院投訴黑煙四起,害怕對其院友造成健康問題。故此老人院希望改用電熱爐,可是資金不足,鄭姑娘與長者們又祈禱。有一天,有個老人家坐着私家車與隨身護士前往老人院,他願意把每個月的「生果金」捐給福利金,以及其他人的捐助,很快老人院就有金錢更換電熱水爐。老人院慣常是分菜吃飯,當飯菜放在長者面前,菜已經涼了。鄭姑娘打算買部電暖爐把飯菜弄熱,但一部電暖爐就要七千元,她又呼籲長者們祈禱。隨後,有位弟兄把一個信封交給鄭姑娘,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張七千元的支票,天父再次聽他們的禱告。

退休後以禱告為事

  鄭姑娘表示,母親很疼自己,很關心老人院的長者,當母親在患病時,也對她說:「你不用來看我,不用掛心,老人院有幾百人要你照顧。」在某主日,母親就回天家了,當鄭姑娘收到電話趕去,母親已經離開了。其後,父親也離世。那時,鄭姑娘身體也軟弱,她聽到有聲音說:「你要離開你的事業,回來天父面前日日事奉。」她決定退休,以禱告為事奉,過去接近二十九年間從不間斷祈禱。至今,鄭姑娘與三個侄子侄女及其他家人,除了主日或假期外,每早上都會相約一起祈禱。其中,鄭姑娘帶領了從前在廣州的兩位工人信主,其中一位從前更是十分迷信鬼神的。更感恩的是,她帶領了原本大力反對自己信主的家翁及其一家人歸向主耶穌,隨後他們亦成為熱心追求主的虔誠信徒。

  鄭姑娘與夫婿育有三女兩男,至今已兒孫滿堂,而且大都是專業人士,十分感恩。當問及要用一個字總結她的經歷,她決定用「愛」字,因神很愛她,她又要去愛神、愛人。愛字有個「心」字,她表示,無論自己做事做人均用心去做,用愛去做。這也是為何她很得身邊的人疼愛,其中一個例子,今年因為家傭回鄉,她便申請到鑽院小住了一個禮拜,有個退休工人竟然回鑽院做菜給她吃。她分享對於下屬,不能用罵的方式,必須用愛心,將心比心,多勉勵工人,他們才有力量、忠心工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職場跟耶穌】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