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愛了


2542 期(2013 年 5 月 12 日)
◎ 品蘭集 ◎ 文蘭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大學裏擔任行政工作的一些朋友說,現在很多人取笑「中學大學化,大學中學化」,某種程度上真的這樣。他們說,大學的招生開放日,不少父母陪同子女前來;日常教務處接到的查詢電話,很多是由父母打來的。低年級的交換計畫,父母陪同前往,甚至在交換地點住上一段日子以幫助子女安頓適應的,也不是很稀奇的事。

  聽着令人感嘆,這種大學生,連中學生也不如,頂多是小學生。我們這樣培養下一代,難怪會打算的人,都要買保險保障未來年老的日子。

  父母事事操心,孩子永遠長不大,看到他們不會自理,父母更為操心……沒完沒了。愈過分保護,下一代的扭曲愈大。這些年來,單在教會圈子也看到不少例子,基督徒父母,並不因此特別有智慧。

  動物靠遺傳天性養育下代,可能更為合理。以野貓為例,牠們在小貓出生後,會頻密轉移居所,一方面是母貓不放心在同一地點停留太久,讓「敵人」(有很多可能性)有機可乘,另一方面,是訓練小貓的適應能力,汰弱留強。幼貓小時,母貓會一隻一隻叨着牠們搬家,小貓略大,就要自己跟着母貓走,體弱膽小跟不上的,母貓會放棄牠們。這在野貓的生活環境中,十分合理,因為沒有基本的能力,事實上是活不下去的。

  當然人類不同,我們有能力也有道義照顧弱小,傷健人士也有很大的空間發揮潛能。只是我們的家長有時候是連基本的訓練和考驗都想辦法取消,養出一羣有肌肉但軟綿綿的人,一推就倒,還以為自己比上一代更有愛心;這才是令人嘆息的地方。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