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翻巨浪


2509 期(2012 年 9 月 23 日)
◎ 新聞捕手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既然香港一直享有「價廉物美、貨真價實、款式新穎、貨種齊備」的「購物天堂」美譽,則旅客來港消費、購物,何罪之有?本來簡直是求之不得哩!這豈不正是香港旅遊業的成功指標嗎!

  可是國內旅客人數之多,購買力之高,使得傳統旅遊商區「生意多至做唔切」,形成店鋪不足。於是一方面旅遊商區的鋪租搶高了,另方面旅遊商區的範圍亦要向外圍延展,藉以增多店鋪;而急升的鋪價,自然「吃掉」了原本做本地生意的街坊店鋪。於是,夢寐以求的「購物天堂」的好景,竟然變成產生擾亂民生的矛盾來。

  市民的傳統消閒購物商區,幾年之間變成專為國內遊客服務的「珠寶街」、「名表街」、「藥房街」、「影音街」、「化妝街」、⋯⋯。有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走遍全港的自由行旅客,更將這項店鋪「洗牌」的現象,帶至差不多全港各區的商場。

  真正旅遊的自由行人士帶來的社區窘境,若果仍算得是「良性難題」的話,則水貨客猖獗的北區,已近乎陷於「災難」。再看那些別具用心的偽裝自由行:元朗的街頭妓女、旺角的郵鈔炒賣、潛行的上門黑工、⋯⋯。我們還能不正視這情勢嗎?

  我們不可對任何真正旅客有任何歧視心態,不過國內放寬來港自由行,的確引發了毛病。香港現時的處境既消化不了如此龐大數量遊客,又額外承受著新生社會問題的衝擊。部分市民的回應甚至心存劣感,落入抗拒國內遊客的情緒中。

  其實香港只想發展「旅遊業」,而非發展為「旅遊城市」;兩者分別極大。香港只能以「旅遊業」作為經濟建設的一環,而非整個城市依「旅遊業」來發展。正如「赤柱大街」是應旅遊業需要而營造出來的「景點」,那根本不是真正的赤柱社會生活。若果要將整個赤柱社區變成「赤柱大街」一樣,怎會不出問題!

  調整國內人士來港旅遊的措施,並非出於針對內地人,而是香港社會未能消受所帶來的、經濟收益以外的不良震蕩。香港是開放的自由港,在這基礎上仍要從長計議,才會使得「旅客開心、港人開心」。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雲彩見證】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