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事情不管怎樣好?怎麼壞?都起碼有兩種甚至更多不同的說法和看法,這真正的原因,大都是為了自己既得的利益。
百年前的中國大變,經過十次起義終底於成,這劃時代的創舉,鼎新革故,想當時的情景,定是舉國騰歡,誰敢哼半句掃興的話。都在隨同群眾,也就是自古以來,大家默認「隨眾」的本性。縱使是不以為然,但無奈何的在眾人面前,違心的、木然的隨眾鼓掌,退將下來還不是一陣莫名的悲哀。在每一次大變之後不久,慣聽的是:「搭錯牌樓、燒錯炮仗」的餘韻。
鼎革成功廢除帝制,不旋踵在民國五年的元旦,袁世凱稱帝,改元洪憲,稱孤道寡坐龍椅不足三個月。民國六年七月,張勳復辟,小皇帝溥儀又歸龍位,很快被段祺瑞逐去。隨著軍閥各踞地盤彼此討伐,民不聊生,這一段日子,像走馬燈的團團轉,試列於後:
直系,吳佩孚。奉系,張作霖。馮系,馮玉祥。孫系,孫傳芳。張系,張宗昌。晉軍,閻錫山。正是群雄並立各擁重兵,為的都是求自己的利益,自認為各舉義旗,為民請命。
由於多次起義,為了需要人手,其中參與者良莠不齊,更容納幫會、市井宵小的加入,這些急功近利之徒,革命成功也要坐享其成,如此這般各倡其亂,持續了十幾年。
還有好些在大清帝國為官作宦的,他們是深受皇恩浩蕩的一大群,被稱做遺老、遺臣,他們遽失所依,更被詆為滿清餘孽。也有他們的特殊的背景,雖未能光復清室之大業,但蠢蠢欲動還有丁點的力量和影響,成了民國初期的一個大湊和。(四之二)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