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學興起基督教會史的研究
—寫在「潮汕社會與基督教:歷史與現況國際學術會議」之


2419 期(2011 年 1 月 2 日)
◎ 特刊 ◎ 李志剛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一.引說

  當一九八零年代初期,由於香港回歸祖國問題的討論,以及一九八四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之後,香港便興起有「香港學」(Hong Kong Studies)的研究。及至九零年初香港亦興起有「客家學」和「潮州學」的研究,而「客家學」和「潮州學」(有稱之為潮學)也擴展到國際研究的領域,無論「客家學」,或「潮州學」先後有大規模國際學術會議舉辦,在香港、內地、台灣和世界各地的學者都有研究成果,以使成為當代的「顯學」。

  就以潮學研究興起的原因來說,在潮州商人而言,不但在香港佔有極重要的地位,並且在世界亦極具盛名,而李嘉誠先生足可稱之為潮州商人代表。至於學術上,潮州饒宗頤教授更是載譽於中國和海外,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學者。然而在世界各國大學任教的知名潮州學者,亦不知凡幾,對教育界作出貢獻,所以潮州學研究的興起亦屬必然。說到潮學研究,不祗有關潮州的人文地理,和歷史與經濟,其實也包括中外的文化交流、海外的通商貿易、潮人的遷徙和移民、國外族群的發展、潮人風尚的遺傳、文字語言的流播、潮人與中國近代政治、潮人在全球化的處境等等各方面的尋根和探源。可是在多年所舉辦的潮學會議中,對於潮州的基督教歷史則少有提及,甚或未加重視。然而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汕頭大學文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日至四日,聯合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潮汕社會與基督教:歷史與現況」國際學術會議,實屬歷史性的意義。特別在開幕禮的主禮嘉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教授、汕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余健明女士、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女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出席致辭,是見本次學術會議舉辦的重要性。

  

二.歷史性的潮學會議

  本次國際學術會議,是於十二月三日至四日上午在中文大學澤祥街教學大樓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共有四十人。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在致歡迎辭中,提及潮州人當前在香港和中國極具影響力的人物,李嘉誠先生和饒宗頤教授是社會一般人士所熟知。可是在中國教會裡的潮人牧師亦佔極重的地位,例如金陵協和神學院陳澤民教授;金陵協和神學院副院長陳逸魯博士、廣州協和神學院副院長許潔平牧師以及廣東省基督教會多位領袖,多是潮汕人士,足見潮人教牧在今日中國基督教會是重要的職責,以此提出基督教研究潮州教會歷史的重要性。

  大會學術研討分五節主題進行,每節由專家學者宣讀論文,並由與會學者討論。按兩日會議程序如下:

  十二月三日

  第一節會議:「歷史背景綜論」

  Prof. Helen Murre-van den Berg , "World Christianity its interest in China"

  Prof. Joseph Tse-Hei Lee(李榭熙教授),"From Missionization to Indegenization : The Christian Century of Chaozhou (1860-1960)"

  第二節會議:「早期基督教入潮汕歷史」

  李志剛博士,《黎力基牧師入潮播道及林旗族人的傳承》

  Dr. Thomas G. Oey , "Prolegomena to American Northern Baptist Mission in Shantou:An Analysis of Selected Baptist Missionaries in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from 1814-1842"

  邢福增教授,《香港開埠初期的潮語教會(1842-1860)》

  第三節會議:「歷史書寫與文字工作」

  胡衛清教授,《教會譜系:潮汕長老會的歷史書寫》

  蔡錦圖博士,《在元始就有道:汕頭話聖經的翻譯和流傳》

  聶利女士,《潮汕基督教研究現狀述評》

  十二月四日

  第四節會議:「潮汕教會與社會」

  李金強教授,《自立推手:基督教商人與香港潮人生命堂》

  許承恩先生,《戰後香港潮語教會研究》

  第五節會議:「潮汕教會與社會」

  蔡秀玉女士,"The Biblewomen trained by Adele M.Fielde in Swatow in 1870s"

  陳占山教授,《西方教會在近代潮汕的醫療慈善活動與影響》

  杜武敏女士,《近代汕頭基督教會女校研究:以淑德女校為例》

  

三、基督教潮學的啟思

  此次學術會議可說是基督教史上的第一次學術研討會議,所提出十三篇論文,是在教會史上帶來啟導性的作用,對日後研究發展是無可限量。此即潮汕教會研究,亦可以稱之為教會史上的區域(地區)研究。這不但可以探源基督教在潮州發展的傳播,特別是西教士在滿清禁教的環境中,接觸潮州信徒的過程,以及其後在各地的擴展,尤以所設立教會、學校、醫院帶來的影響,其中對當地文化的改造和提升,促進社會的現代化。自巴色會(崇真會)黎力基牧師(Rev. Rudolph Lechler )於一八四七年入潮傳道,先後有英國長老會和美國浸信會在潮汕一帶開荒佈道,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其中差會和西教士艱苦的傳教,和所建立種種事業,實在需要今日尋源爬梳,瞭解其中利弊,俾作今日的參考。事實區域研究,同時牽涉到族群研究,因為族群有族群的發展和族群的民族性。無可否認在廣東省內是有廣府、客家、潮州三大語系族群之分,從今日廣東教會現況分析,最興旺的教會而信徒最多的是潮州教會;客族教會次之,而廣府教會發展則較薄弱。所以基督教潮學歷史研究將有助對潮州民族性有更深的認識。而潮州人的刻苦耐勞、和族人團結的族性亦是值得教會信徒借鏡和學習。據所知潮州的抽紗工藝為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出口最大宗的貿易,而抽紗手工藝實是得西教士的師母傳授,以致成為潮州商業社會一大行業,可知基督教對潮州商業一大影響,是我們不可忽視。無可否認,潮州基督教徒的興起,與近代在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維新運動和辛亥革命運動,亦多有關係,更是研究潮州史的不可缺少的一章。在悠長的歷史中,教會家族的繁衍和國外擴散,與教會都有極深的淵源。潮人教會研究有助海外潮人信徒對教會本源的認知,以致為祖國傳福音而努力。所以潮州的基督教史,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推行的。

  

四、結語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教授在致辭的時候,說及基督教在中國傳播已有悠長的歷史,而教會所做各種事業,多從社會基層做起,影響社會文化多是深層次的,歷史學者若是不瞭解地方教會的歷史,亦即難以廓清中國現代歷史的真面目。潮汕教會歷史研究,將有助區域史的研究,亦能還教會原來的真面目,認識教會以往的得失,作為今日引證和鼓勵。此外,更可為潮學找尋社會深層發展的真面目。

李志剛(基督教文化學會會長)



【要聞】

【聯會動態】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語言解碼】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釋經講道】

【家庭治療室】

【品蘭集】

【特刊】

【家庭醫生手記】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