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靠神?倚靠人?


2333 期(2009 年 5 月 10 日)
◎ 問道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我有興趣學一點心理輔導,想幫幫自己,也想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傳道人勸我最好唸基督教機構辦的輔導課程,因為有信仰跟沒信仰的輔導不一樣,前者倚靠神,後者倚靠人。他的說法對嗎?

  你這樣問,倒將我放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了。我只能猜測,你的傳道人這樣說,大概也有他的原因。正如我也見過一些信仰根基不深的同學走去唸心理學,在過程中卻發現原來所有的信仰現象和需要,都可以在心理學的層次得到完全合理的解釋,最後終於決定放棄那已經對他們失效的信仰。

  那麼是心理學有問題嗎?我們當然也見過不少唸心理學,甚至研究、教授心理學的學者,對信仰誠實地抱持著篤信的態度,努力探討信仰與學科整合的可能。

  我也見過一位在保守教會長大的單純青年,在考慮終身職志的時候,決意獻身傳道。在唸神學的時候,他接觸到不同傳統的神學論述,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的;神學畢業的時候,他已無法誠實地承認自己仍然是一個基督徒,而決定轉到另一些範疇繼續進修和發展。

  這雖然有點可惜,但他誠實的態度卻也值得尊重。因為我亦見過一些錯誤「獻身」的傳道人,因為騎虎難下而投身不同的工場;他們只能視傳道為一份類似「教書先生」的工作(有別於對下一代的成長有負擔、對教育充滿熱誠的教育工作者),依書直說地傳授一些他們已不再相信的道理。他們或許仍能抱著「做好呢份工」的態度工作,但我們已不能期望他們會對工作流露出熱誠或火花。

  那麼是他們的神學院有問題嗎?可是無數他們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卻都忠心耿耿地在不同的工場默默耕耘。

  話說回頭,有信仰跟沒信仰的輔導會不會不一樣,特別是前者是倚靠上主、後者是倚靠人?這讓我記起耶穌曾經設一個比喻:「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上主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上主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路十八9-14)那滿口感激上主的法利賽人,是倚靠上主還是倚靠人(自己)?

  我想說的是,有信仰跟沒信仰的輔導在理論前設上固然有差異,但坦白說,在處理一般問題的實踐層面,我想這理論上的差別很多時是被不必要地放大了;倘若上主在人際關係的層面沒有普遍的恩典,恐怕現實世界早就陷墮一片絕望的漆黑之中了。

  輔導者的個人質素、他對受助者的深切了解,以及對不同輔導工具的掌握和靈活運用,往往更為關鍵。反而教會中的輔導工作由於其先天的權威/家長氣質,很多時表現為偽裝聆聽的單向訓勉或教導,倒值得我們多加自省。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婚內情緣】

【日光在心】

【問道】

【品蘭集】

【女傳道手記】

【窩貼家庭】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