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掌聲的崗位堅持—
 專訪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吳鯤生先生


2276 期(2008 年 4 月 6 日)
◎ 一個字一顆心 ◎ 沈志超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吳鯤生,個子不高卻架著一副大眼鏡;鏡片後面的眼晴總是笑咪咪,言語間更是謙卑溫順,不過對時代和教會卻有著嚴肅的批判,並且據之以有身體力行的執著。種種不同的氣質集結在他身上,卻又來得自然、不見別扭。

  

從圖書系到新聞系

  吳弟兄出生在褔建,四九年後遷居台灣。自少受當記者的父親薰陶,熱愛書本。其中一本書名叫《知識的水庫》,更影響他從工科中學畢業後選取大學科系的決定。他填上的第一志願是台灣大學的圖書管理學系,因為圖書館在形象上確是知識的水庫。不過,上帝有更好的選擇,吳弟兄考上第二志願的政治大學新聞系,更接近他日後要承擔的事奉。

  中學清楚信主,大學期間接受栽培,畢業後參加事奉,一路走來,心志極為單純,就是為了回饋!大學畢業,就到了校園團契團契部奉事。三年後,就轉到文字部,一句「因為我們都服從中央的調配」就輕輕解釋了轉跑道的事實,充分展現弟兄謙卑的取態。另一件小事證明弟兄打從心裡喜歡文字工作的潛能。七十年代的校園雜誌訂購價,每年才是二十塊錢,但是他還是選擇了昂貴的二佰元贊助訂戶,表達自己的支持。

  

在沒有掌聲的崗位堅持

  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二年吳弟兄擔任校園雜誌主編,一九八五年擔任書籍總編輯兼雜誌主編。多年後再回顧,兩種文字事工的形態,雜誌帶給他的最大感受竟然是挫折感。因為雜誌的訂戶量一直都沒能夠突破,經費短少又是必然的結果,加上雜誌的「社會地位」比不上書。顯然,人買了一本新書就有了一種擁有感,具體而言也是增加了他的藏書量;訂了一份雜誌,當新一期雜誌寄到,舊的就成為過去,沒有甚麼價值。吳弟兄寄語未來的雜誌編輯,本身必須具備一份默默耕耘的心志,才能在沒有掌聲的崗位上堅持下去。

  朋輩間的一個說法是,平日寡言的吳弟兄,一碰上與書有關的話題,說話就像河堤崩塌,一發不可收拾。校園出版社在他的領導下,出了一套又一套不同的叢書,最新一套叢書的總策畫序言,更展現弟兄眼光的寬闊:「來到新世紀……起意整理前人智慧,規畫『里程碑』叢書,為二十一世紀的華人思想添加色彩。」足證吳弟兄被視為當下基督教出版業的翹楚,客觀主觀條件配合得宜,絕對沒有吹噓的成分!

  心中突然冒出一個問題:「吳哥,你是讀最多書的編輯嗎?」「不是,我只是買了很多書!」「或許我是比較勤力的編輯吧—是將勤補拙的編輯。」隨後的朗朗笑聲,卻掩蓋不了真正的答案。

  

人文素養與靈命培育

  當總編輯多年,碰過不少作者,出版過不少類型的書,暢銷與不暢銷的對比,正正反映了教會的文化取向。一般文藝性的書籍很難銷售,實用性的書籍,例如甚麼靈命造就卻可以非常暢銷,這種偏狹特別對教會的青少年事工造成了致命傷,因為青少年非常需要健康的、文藝性、故事性強的讀物,對塑造青少年的人文素養有很大的影響力,要是教會出版社沒有提供,哪就是把這個黃金機會拱手讓人,讓青少年暴露在不良的影響之下。吳弟兄不忘向有遠大眼光的企業家呼籲,贊助一些這樣的出版企畫,縱然編寫這些書籍不是容易的工作。吳弟兄作為兩位女兒的父親,說來不只是工作上的需要,也有切膚之痛的味道。

  站在文化工作前線的基督徒,總有一個疑問:人文素養與靈命培養,孰重孰輕?吳弟兄的答案幾乎是不需要思索:這牽涉到思考模式的問題。靈命需要心熱,人文素仰卻帶來冷靜的頭腦。「有了心熱,連頭也熱,最後只能變成狂熱!」思想走向偏執,抓到一些現象,就以為是信仰的核心,強迫別人要跟隨,正正缺少了後者強調的開放與尊重。人文素養正好是對前者的一個平衡。說的時候,吳弟兄臉上是掛著憂心的神情。

  一個人長時間負責一項工作,也許從工作成果更可以觀察和認識他或她!吳弟兄長時間負責校園雜誌的主編工作,從在學生和畢業生各半為主要對象,再到以畢業生為主的路線,雜誌的變化也代表了他自己的成長和對時代基督徒青年的期許。「一個閱讀校園雜誌十年的讀者,會變成一個甚麼樣的年輕人?」當然,他的關懷面會比較廣、會思辯、牧師說的不一定照單全收,有批判的包容、包容中也有批判;不過批判的第一對象應該是自已,這是一種自省力,而不是替別人反省,指頭總是指向別人。

  背著學生工作的使命,叢書的規畫也有相對應的走向,集中在傳福音、門徒訓練和對應時代的議題上。吳弟兄策畫的第一套叢書叫《神學基礎叢書》,用了系統神學的題目編排書目,《認識聖經》、《認識聖靈》……,讓青年弟兄姊妹有一個堅固的信仰;第二套書叫《當代系列》,看信仰與當代學科之間有甚麼關係,例如《基督教與心理學》、《基督教與經濟學》等等,出版的年日也引起過一陣子的討論。當然,成功的有,失敗的也不缺席。

  工作談很多,回頭看看做人吧!作為人子,在父親年老力衰的時候也陪伴過他走最後的一程;作為父親,也曾瞞著女兒的母親,跟女兒一塊,在考大學前夕偷偷去看女兒心儀的棒球手簽名會,哪提心吊膽、趕在母親下班前回家的經歷還瀝瀝在目。作為丈夫,吳弟兄說,「要是重頭再來,吵架的次數肯定會少!」兩夫妻參加一次營會,參加者都要回答一個假設性的問題:「要是婚姻重頭再來一次,要選誰?」「太太會再選我呢!」吳弟兄說得非常高興,當然又是瞇著眼晴、笑嘻嘻的說!

▲1980年編輯班上課,《校園雜誌》主編吳鯤生給學員上「編輯與資料處理」

▲1980-81年《校園雜誌》編輯群

▲吳鯤生一家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