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可參與醫療福音使命的三線發展


2183 期(2006 年 6 月 25 日)
◎ 專題專訪:醫福 ◎ 陳一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轉眼間,醫管局總裁蘇利民先生上任已逾半年,他委實是富經驗的醫療發展專家,短短日子裡,迅速提供了香港醫療發展具前瞻性的計畫,正如他在週年研討會中所言:「醫院的未來在醫院外面」(Futine of Hospital is outside hospital)。基於三項原因,他便作出以上精闢見解,包括:一、重覆回院接受治療病人的數目不斷增加。二、年長病者需求醫療服務亦明顯增添。三、醫療服務的成本津貼亦在劇增中。有見及此,他提出三項建議作解決問題的途徑。一、鼓勵更多市民接受社區家庭醫生診所(即減少需求醫院的急診及街症服務),二、鼓勵更多市民選用私家醫院之服務;三、推行全港市民購買醫療保險(即醫療融資計畫)

  為回應將來本港之醫療政策,筆者嘗試提出下列三項建議:

  一、預防層面:「預防勝於治療」乃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本港醫療成本昂貴,若能加強預防的工夫。則可減少醫療支出,教會在預防層面可做的工作,包括在社區中心增加健康知識及防止患病的講座,舉辦健身班及有益身心活動,提供長者量血壓及保健諮詢服務,筆者事奉的教會正提供上述多元服務,成績不俗,當然,如陳崇一醫生提出設立健康中心,是具成效的預防建議,但須按教會資源量力而為。

  二、治療層面:這個層面包括兩個系統,一個屬醫院範疇,二則是診所範疇。醫院層面的治療系統相當龐大,教會的參與可透過地區性院牧事工途徑,提供病者全人醫治與家屬之全人關顧,感謝神感動香港眾多教會正積極投放大量資源在其中。至於診所形式之服務提供,目前浸信會醫院與地區堂會之合作,以及靈實協會在將軍澳推行健康城市的模式,均為理想的做法,藉此加增教會建立診所,提供非住院式之全人醫治。「神託之家」多年前在觀塘開設平安診所即為明顯例子。

  三、跟進層面:每當病者康復回家或休養時,不論是離開醫院或診所,均是教會作出積極跟進的良機,透過電話問候、家訪及社區中心服務之提供,建立信任與友誼的關係,然後作出適切的邀請,使康復者及其家屬開始參與及適應教會之生活,讓他們繼續獲得「身、心、社、靈」整全的關顧,也正履行上帝對人關愛的實踐,彰顯美好的見證。

  最後,筆者盼望透過上述建議,推動教會更有效實踐醫療福音使命的三線發展,結合教會與醫院的資源,促進彼此合作關係,強化醫療福音異象與使命。

陳一華(院牧事工聯會董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畫出生命】

【文林】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太太你好】

【大雀鳥小雀鳥】

【專題專訪: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