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的使者


2150 期(2005 年 11 月 6 日)
◎ 雲彩見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吳嘉榆來到世上的那天,伴隨他是死亡的陰影,沒有盼望,沒有祝福;他先天性心臟衰竭,被醫生斷定無法度過二十五歲,看見的世界盡是灰色。今天,吳嘉榆卻藉著教學和文字工作,把盼望和生氣帶給新移民學生及青少年。瘦骨嶙峋的他骨子裡是強悍和堅毅的特質;他超越了死亡的恐懼和時間的限制,把痛苦化為無限祝福,讓不少學生在愛中找到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沒有夢想的童年

  這位積極、樂天的阿Sir,與十五歲前的他是判若兩人。「由小至大經常進出醫院,我覺得自己是『溫室小草』,父母和老師對我特別苛護,許多活動不能參與;當同學們在踢球,我只能站在球場一角,幻想跟他們一起,感覺既孤單,又難過;當大家雀躍地細說夢想,我卻不敢想將來,彷彿自己並不屬於這個世界。」

  每一次不規律的心跳,都恐嚇著吳嘉榆日子有限,使他的個性變得相當消極和自卑;但自從找到掌管生命的上帝後,他看見盼望,內心的死寂溶化後原來是一顆熱愛世界的赤子之心。「中四那年,一位院牧向我傳福音,院牧告訴我:『這位神給予世人的愛是無條件的,你可以隨時隨地跟祂傾訴心事。』之後主便成了我的傾訴對象。我不再感到恐懼和孤單,性格比以前開朗、積極。我開始主動認識新朋友,並敢於計畫將來。我開始想,自己的天賦可以為身邊的人做些甚麼?」

嘉榆的特別使命

  上帝原來早已賜予吳嘉榆獨特的天賦了,他不但觀察敏銳,而且情感豐富;他的成長經歷使他更容易瞭解年輕人的心事。大學畢業後,上帝給予他特別的使命 —幫助新移民學生成長。對於每一位學生,他都視為寶貴。「開學的前一天,我感到既緊張又興奮;走進課室,拿起座位表,細心記認每一位同學的名字和樣貌,我為學生禱告,也為自己禱告。」

  新移民學生要適應新生活的同時,亦要克服被社會歧視的目光;吳嘉榆老師曾嘗過被排斥的感受,他竭力幫助學生發掘天賦、重建自信,從不會吝嗇課餘時間去關心學生,更能細心地體恤學生的需要。他會陪同新移民學生購買校服,深怕他們對香港街道不熟悉;為了全面瞭解每一位學生,他甚至會細心閱讀每一位學生的文章。

  學生都喜歡找嘉榆老師傾訴心事,因為他總是坦誠地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感受。「曾有一位新移民女學生,父母早已離異,要寄人籬下,十分悲觀,我跟她說:『上帝給予水很奇妙的特質,H2O(水)是很柔弱的分子,卻能夠托得起一艘船。』後來她知道了我的經歷,跟我說:『阿Sir,我會積極、堅強面對生命。』」

當我軟弱的時候

  嘉榆老師的堅強鼓舞著不少年輕人勇敢面對挫折,但他並沒有掩藏內心軟弱的一面。「曾經,因為自覺不及別人健康,很想努力工作,爭取別人的認同和稱讚,藉以肯定自己,忽略了休息。那次入院,聖經的經文給我很大的提醒:『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我知道自己偏離了,體會到人不能控制太多事情;而且上帝已經無條件接納我,還需要世間上的成就來肯定自己嗎?」

難忘的二十五歲生日

  二十五歲生日那天,學生比他本人還要興奮,因為嘉榆老師跨越了生命的大限。「那一年生日,我如常地在教員室裡改簿,一位訓導老師氣沖沖的走進來問:『誰是2A班班主任』當時心裡很氣憤,立刻走上班房查看究竟;甫進課室,班房內一遍漆黑,當燈亮著的時候,便看見班長捧著生日蛋糕,學生隨即為我唱起生日歌來,我覺得很感動。」

  當人找到存在價值和使命,即使是被輕視的生命,也能變作一團火,燃亮了自己,也燃亮了別人。每分每秒對嘉榆老師來說,都是上天賜給他的禮物;現在他二十八歲,喜孜孜地繼續肩負上帝交託給他的使命。「感謝上帝讓我作為祂的器皿,過去我只懂得用文字抒發悲傷的感受,今天上帝卻要我撰寫年輕人的勵志書籍,更想不到祂會藉著我的故事作為一齣見證影片《iSir》的劇作藍本。最近身體愈來愈虛弱了,面對生命脆弱的時候會憂慮,但當倚靠神便不再懼怕,更不會放棄我的學生。」

  吳嘉榆的見證過去鼓舞了不少他曾經教過的學生,最近更被真証傳播的「向生命致敬劇場」製作為福音電影《iSir》,並會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於十一月十二日假元朗劇院舉辦的「九十週年會慶佈道會」中播出;十一月十五日在「向生命致敬院線」(www.goodnewscom.org)正式推出,歡迎瀏覽。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雲彩見證】

【祝福香港大行動】

【神學探索】

【真情真性】

【牧養全攻略】

【交流點】

【未圓語絲】

【中年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