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性化的教改


2103 期(2004 年 12 月 12 日)
◎ 時事透析 ◎ 李炳光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年來教統局為了教改,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但由於過急和過劇,教育工作者,包括校監、校董、校長和教員都有吃不消、跟不上的感覺,大批文件接二連三地發放,大量宣傳品不斷地供應,真令人目不暇給。但由於內容不斷推陳出新,亦使人有朝令夕改,應接不暇和顧此失彼的感受。本來改革是一件好事,不斷的改進更新亦是正確的態度,不變是代表退化和死寂,新陳代謝確是生長和成熟的必經階段,所以我們絕不反對改革,只有改革才有進步,這是人所公認的,但這並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因改革而做成困擾不安,加添了無謂的壓力,這是始料不及的。

  最近鄭燕祥教授在報章發表了兩篇文章:「新教改與舊教改的樽頸危機」和「教師已陷入危機」,內容可謂觸目驚心,從統計數字來看,翻天覆地的教改,實在引起了極大的衝擊,前線工作者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失去了安全感,士氣低落,他認為教師們廣泛地患上情緒病和抑鬱病,是與不斷加增的工作壓力息息相關,約百分之五十至五十二中小學教師感受過大的壓力,百分之三十七至五十六有考慮辭職,百分之二十抑鬱病者有自殺傾向。鄭教授表示:「更悲哀的是,香港教師的超高工作量有百分之四十是要應付學校行政工作及其他教改新措施,而非教學工作。」筆者曾與不少教師接觸,大多數都有以上的回應。

  筆者在某次會議曾用「無人性」來形容教改,在措辭上似乎有點太偏激,但事實確是如此,若以較文雅的字眼,也許用「非人性化的教改」可能較易接受一點。其實,當我們強調「校本」而忽略了「人本」,這實在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人是一切改革的最基本元素,沒有「人改」怎能「教改」,沒有「革心」怎能「革新」。如果人只是為了自保而勉為其難,貌合神離,或勉強遵從地實行,改革將會事倍而功半,效果也必強差人意。

  在此謹呼籲教育當局放緩教改的步伐,給教師們稍有喘息的機會,也籲請眾多教會學校率先多做關懷輔助教師的工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