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上帝要鍛煉你,叫你落在病痛的苦境之中的話,就該把自己一生在世看作住在帳棚之內,我們不過是寄居的客旅。我們雖然在苦難之中,但不應因此而向上帝發怨言。我們也不該訴諸自己命運不好,中國人最喜歡訴諸命苦,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是不對的。人生觀、或人存在的意義等問題,通常都是在我們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才去認真思想的,但偏偏卻無助於解決即時困境。正如電視劇《雍正皇朝》故事面的年羹堯一樣,一旦失寵成為階下囚,就自會感懷身世一番。我們基督徒也一樣會受苦,但須知道我們即使面對痛苦,卻不是單打獨鬥的,總要記住,有主陪伴,有主體恤。苦難神學面有一種說法,我們的主也是一位受苦的主,他與我們一同受苦。我們做信徒的,也要本主的愛去陪伴受苦的肢體,安慰他們。
(2)要有受苦的心志和心理準備,因為我們住的是一個本來是屬上帝、但現在卻暫時落在那惡者手下的世界(約壹五19),因此世界不再是屬於我們的。上帝要我們生活在這不是屬於我們的世界,我們的敵人絕不會放過我們的,我們就要有心理準備,隨時以配得為主受苦為榮,如彼得及使徒在公會被打後,覺得配得為主的名受辱一樣(徒五41)。彼得後來在我稱之為他個人「回憶錄」的彼得後書中這樣說:「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褔的。」(彼前三14)又說:「上帝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彼前三17)
(3)雖是受苦,但勿因此心志頹廢。彼得前書一章一至十七節說:「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詩篇一百一十九章七節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請再聽彼得的話:「所以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造化之主。」(彼前四19)基督徒最寶貴的心志就是把苦難化為積極的力量,勇於面對,不但把苦難看作是一種信心的磨練,藉以增強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也往往惟有苦難才能使人真正經歷到上帝,約伯記正是探討這個問題的書。積極的面對苦難,也可以成為一個榜樣,叫那些尚未受苦的人不用憂慮恐懼。
正如前面講過,在我們在幸福快樂的日子來講苦難問題,好像有些隔靴搔癢,但人往往都是這樣的,過幸福的日子時,總不會先去好好地思想,等到有危難時就手足無措了。
四、看自己一生有如一場戲
請再看哥林多前書四章九至十三節:「我想上帝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我們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的,你們在基督倒是聰明的;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你們有榮耀,我們倒被藐視。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捱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並且勞苦,親手做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
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了解這段經文:(1)視人生如演戲,不要太認真;(2)視人生不是演戲,所以要非常認真。
(1)視人生如演戲:人生既然多姿多彩,變幻無常,做人就不要太執,做戲咁做就可以了,何必咁認真?正如清朝畫家鄭板橋著名的題字「難得糊塗」一樣。許多年前,我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一對男女藝人正在爭執,彼此相罵得很厲害,可是拍劇集的時間一到,由於他們在螢幕上扮演情侶,故一到開鏡,他們立即把火氣收斂起來,故作親熱,一到導演喊「cut」,他們又相罵起來。視人生如演戲又可能有另一種情況出現,就是戲假情真,例如多年前李察波頓與伊利沙伯泰萊拍攝《埃及妖后》時,由銀幕上的情侶變成真的情侶。其實,如果我們視人生如演戲的話,亦應依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到最好才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家教會】
【牧養全攻略】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