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文化下的婚姻危機(四)


2077 期(2004 年 6 月 13 日)
◎ 真情真性 ◎ 井夫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家庭失去了更高的參照

  家庭從來不曾單獨存在,在家庭之上及之外,總有其他的組織和秩序,例如宗族,社會,國家,為家庭賦予意義。家庭若不是服事比它為大的價值,便傾向服事比它還小的價值,絕少能在其自身上建立到意義。當神呼召亞伯拉罕,帶領其家庭出走吾珥,往應許之地,在那裡開枝散葉,亦在這蒙召之家庭賦予了一個更高的價值:成為大國。家庭需要在其以外的目的和意義,否則容易停在僅以針對個人的溫馨親密等感性需求,而會墮落到為個人慾望而存在。

  現時社會仍然以家庭為單位,許多政策仍然以家庭為對象,但家庭內部的存在意義正日漸縮少,原因是我們的社會沒有提供在家庭之上更高的參照。我們的青年人結婚,只是為個人的浪漫愛情,這與社會無關、與天國無關、與教會無關、與父母無關、與下一代無關。個人在新的家庭關係裡被懸於空中,既擺脫了原來的家庭,取得獨立,也自主地取得浪漫,卻要面對一個愈來愈薄弱的意義網絡,最後淪為投資計算裡的一環,服膺消費社會的規律。

家庭需要支援

  現代社會中的核心家庭,在消費經濟及個人主義的大氣氛下,特別需要支援。夫妻雙職,在彼此溝通及教養孩子的事上分心無力,易生磨擦。在一次公開場合裡,資深社工梁林天慧女士指出,社會現時過分注重感覺,學術界也偏重個體的主觀經驗,對整體的關注不夠。她認為當人過分偏重個體經驗及感覺時,婚姻的穩定性便容易動搖,繼而也削弱社會的穩定因素。當婚姻建基於易變的感情時,婚姻便不會長久,易變的關係亦難以產生安全感和滿足感,不能扶助人跨過人生路上遇到的種種風浪。她認為現時社會急需提供更多的鞏固婚姻的服務,如更多的性教育,更多的婚前輔導,更多家庭輔導、更多幫助夫妻溝通的活動等。梁女士提出要戀愛,須先戀家。

  我們相信家庭愈健康,社會愈健康。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