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受難曲》之綜合印象


2068 期(2004 年 4 月 11 日)
◎ 文林 ◎ 吳宗文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米路吉遜執導的《受難曲》(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在一片討論聲中正式上畫。在看過此齣電影的人心目中,可能留下血腥、暴力、醜化猶太人,甚至覺得當中某些情節偏離史實。對於播道會港福堂堂主任吳宗文牧師而言,整齣電影令他更深體會聖經所說的:「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的鞭傷我們得醫治。」在紀念耶穌基督受死及復活的日子,有更深刻的體會。

  《受難曲》這齣電影在製作期間,互聯網上已傳出爭議的討論,有的說它過於渲染暴力;有的說它過於煽情;有的說它宣揚錯誤教義,偏離聖經史實;有的說它醜化猶太人。總而言之,甚麼批評都有,但卻令該片更收宣傳之效。據聞在拍攝期間,《紐約時報》甚至追查米路吉遜和他的父親,查看他們看過的書和發表過的文章,試圖找出其歧視猶太人之根源。真的像是《追獵女巫》(Witch hunting)一樣。開始上畫時,當日是大齋期的聖灰日,票房紀錄一直高企。由於此片採用亞蘭文、拉丁文和希伯來文作為對白語言,故被視之為外語片;它打破了《臥虎藏龍》的紀錄,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的外語片,影片公司估計有機會超過二十七億港元的大關。

  影片放映後,有很多小道消息傳出來。其暴力程度,除了令這部宗教片評為「R」級或三級的電影外,聽說還使至少一名觀眾心臟病發死亡。另外,其對猶太人的描繪,令猶太人覺得電影在激發反閃族主義,因而抗議杯葛,使有些地方因恐怕惹來激烈反應,而考慮禁映。這種情緒反應也令本片投資者和導演米路吉遜(Mel Gibson)在街上被潑羊血,並因怕被噓而缺席奧斯卡金像典禮,不作該日頒獎嘉賓。猶太裔名導演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當被問及對此片之反應時,也左右為難,拒作評論。

  雖然由美國延至世界多處的猶太人,力斥此片刻意將耶穌之死,都歸咎於他們身上,並指摘此片會挑起種族衝突。然而,由美國總統布殊至羅馬教廷,均先後表態支持此片的觀點,認為它忠實地反映耶穌死亡的史實。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一度評價說:「It is as it was」;而國際知名佈道家葛培理看此片時,更激動得落淚,形容說:「他一生要傳講的訊息,盡在此部電影中。」不少影評人對此電影讚不絕口,華盛頓網站形容此片是一部製作認真、極具說服力和令人動容的電影。隨著此片在各處播放,當地信徒均湧入影院觀看,不少教會更包場讓會友攜帶未信親友同來觀賞。芝加哥著名的柳溪(Willow Creek)尋道者教會更邀請米路吉遜作崇拜時的訪問嘉賓,聚會中聽說有數以百計的人信主;而洛杉磯的馬鞍峰教會則請得扮演耶穌的演員上台接受訪問。從互聯網的資料看來,美國福音派的主要教會、運動、機構、組織、報刊及神學院的負責人(連極端保守的「道德重整運動」發言人Jerry Falwell在內),都對此片予以正面及積極的稱許。

  據影片製作人所言,本片是根據聖經中的福音書來編寫,全片在意大利蓋搭場景拍攝。對白語言刻意採用當時生活語言,目的是讓觀眾更感受到忠於史實。本身是虔敬教徒的米路吉遜說,本片是為喚醒世人,並無冒犯任何人之意,並形容此電影是關於信心、希望、愛心和寬恕。本片扮演耶穌之男主角在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說,自他演出此片後,加深了他的信仰,他愛耶穌過於前所知,他愛耶穌比之妻子或家庭更甚,並計畫有一次禁食禱告的個人靜修。

  影片開始,銀幕上便現出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五節一段經文:「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的鞭傷我們得醫治。」這段經文,為全片主題作出定調。然後鏡頭轉向在烏雲掩月的黑夜,並樹木扶疏的客西馬尼園,耶穌正在其中極其憂傷及迫切的禱告。祂多番痛苦掙扎,極其激動地向父神禱求,旁邊卻有幾位睡著的門徒。耶穌禱告掙扎時,有撒但的聲音挑戰祂、動搖祂。撒但披著黑斗蓬、面孔蒼白,扮相不男不女,在影片中曾多次出現。這代表在耶穌受苦的過程中,牠一直在那裡策動攻擊。當耶穌禱告完畢,將撒但化身遊走到祂身邊的蛇,大力用腳踐踏,然後目瞪撒但—這一舉動表示祂願意順服,承擔苦難,意志堅決。此時門徒被大祭司僕役的喧嚷聲音和掩映的火炬所驚醒,如此便揭開了這齣具爭議性影片的序幕。

  影片全長達兩小時,經剪輯後的放映時間約一百分鐘,比起荷里活其他有關耶穌的影片(例如:萬王之王、萬世流芳、歡樂福音、萬世巨星、最後的試探等)較短;但就內容而言,由於只集中於記述耶穌最後十二小時,這又比其他耶穌傳或新約聖經相關影片(《賓虛》、《聖袍千秋》等)處理受苦部分較長。影片對這十二小時的敘述,約可分成七個段落:(一)客西馬尼園的掙扎;(二)大祭司院裡的審訊;(三)彼拉多的政治矛盾;(四)羅馬兵丁的虐打;(五)往城外去的苦路;(六)釘十架的苦楚;(七)耶穌死後的變化。每段落的結構各有特色,敘事手法不同,而且各自營造了自己的氣氛、高潮和震撼。

  但對我而言,最血腥暴力的一幕莫過於羅馬兵丁用蝎子鞭虐打耶穌的情景。還有一幕也是令人不忍卒睹的:便是要釘耶穌第二隻手時,由於距離釘位還有一段間隙,兵丁便用繩綁著耶穌的手,粗暴地強行拉至釘孔的位置;換言之,另一隻已被釘在木上的手,便被撕裂,此際耶穌因痛苦而嚎叫。而最感人的一幕是耶穌被鞭打時母親馬利亞傷痛流淚說:「我的兒子,何時、何地及為何,你選擇了用如此的方式,將自己的生命付上呢?」另一幕是耶穌在十架上臨終時,馬利亞流淚痛哭的情景:她親吻耶穌的腳而致嘴臉均沾上血漬,心碎且傷痛地望著耶穌說:「我的兒子,讓我與你一同死吧?」一個母親柔憐之愛,加上對受苦基督之傷痛,實令世人感動。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羊圈守望】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神學縱橫】

【真情真性】

【作兒女的父親】

【交流點】

【才德女子】